《后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2024-08-26 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后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日:“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沈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①生口:指俘虏。

  (节选自《后汉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阿附反虏 阿:偏袒 B.不宜负信于戎狄 信:信用

  C.太尉郑弘恨之 恨:痛恨 D.何尤而深谢 谢:谢罪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袁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②安等皆上印绶谢

  ③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④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⑤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⑥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受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有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袁安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放了出来,遭到府丞、掾史的反对。

  B. 元和二年,袁安同意武威太守孟云的说法,应该将俘虏归还,以此来安抚他们,但公卿都说夷狄狡诈,不能同意他们的看法,司徒桓虞支持袁安,皇帝最终不得已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C. 章和元年,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认为匈奴不犯边塞,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不再坚持。惟有袁安不肯改变,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D. 袁安平素行为高尚,由于袁安弹劾窦景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应当受到处罚。但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由此,窦氏家族十分忌恨。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2)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

  参考答案

  4、C(“恨”应解释为“不满”)

  5、B(②不是袁安所为;⑥不能表现袁安的正直。)

  6、B(“皇帝最终不得已”文中没有根据。)

  7、(1)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诣”“因”“致”各1分,文通字顺1分。)

  (2)(皇帝)下诏(命)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诏” “于”“厌”各1分,文通字顺1分。)

  附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拓展:后汉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 . 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 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 分)

  (2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5 分)

  答案:

  4.C

  5.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6.C(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7.(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据、刎、所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以为、宜、寝、从各1分,句意1分。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 相关推荐

【《后汉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22

《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1-06

《锦瑟》的阅读答案附译文及赏析06-13

孟云卿《寒食》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5-16

杜荀鹤《山中寡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6-19

荀子《解蔽》阅读答案及译文08-26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9-10

《柳宗元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24

《列子》杞人忧天阅读答案及译文08-10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译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