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小传》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2024-07-23 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环小传》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妇啼一何苦D.何故而至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参考答案:

  1.C。(谢应解释为推托)

  2.B。(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3.A。(B、C、D全是正常语序,B老师为什么笑仲由呢,C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D你什么原因(才)到了这个地步呢;A是介词宾语前置)

  4.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5.(1)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①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非乎、盍、句意各一分)

  ②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若、第、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作品赏析

  这篇小传,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第一,对于杜环的生平,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只用几句话就交代过去,而留出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突出收留和奉养张氏这一件事,以概括杜环的为人。第二,谭敬先对于穷途投奔的故交的老母闭门不纳,冷谈无情,常伯章对于流落异乡的亲生母亲长期不闻不问,见面后又抛弃不顾,这两个人的形象和杜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显示了杜环的品格的可贵。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至宋濂时迁到浦江。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1349年(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辞官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1369年(洪武二年)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转到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年间(1506年—1521)追谥文宪。宋濂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 相关推荐

【《杜环小传》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丑猫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05-28

湖底的河流阅读理解参考答案08-08

白玉盅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10-19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06-04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1-10

志摩纪念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10-26

高中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06-24

中等生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10-30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精选07-03

预感的阅读理解题目及参考答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