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从中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的意思、推断、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听听那冷雨》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听那冷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1
原文:
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大陆与台湾断绝交往。一直到1992年,作者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写这篇散文的时候,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①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②。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注释]①裾,指裙子,裾边是裙子的'边脚。②“一打少年听雨”三句语意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阅读题
1.第三段加粗的几个词“楼上,江上,庙里”是有所指代的,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它所指代的是作者人生的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描写在岛上“听雨”,作者为什么说“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少年、中年、老年
2.一是指离开祖国大陆的时间长,家乡、亲人的印象迷离;二是思念之情更像雨丝般绵长迷蒙。
《听听那冷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2
原文:
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大陆与台湾断绝交往。一直到1992年,作者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写这篇散文的时候,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①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②。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阅读题
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这一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这句运用叠词(1分),表现了雨的形态、气势、声音(1分),同时叠词具有音韵之美,读来自有节奏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字的喜爱、引之为傲的心情(1分)。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的节奏细细密密,听雨的感受柔婉亲切。(2分)
- 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答案01-03
《听听那冷雨》全文08-07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11-10
《雨》阅读理解及答案09-15
评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11-18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10-24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04-15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07-18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全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