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节选》阅读及答案

2020-11-23 阅读答案

  我是1953年进上海昆山路小学的,小学紧依着昆山路上的一个小教堂“景林堂”。我们学校的礼堂就是景林堂的布道大厅的底楼改建而成的,建国前它就叫景林小学。我们就在这个用教堂的底楼分隔开的教室里上课。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2006年,我在台北“国史馆”阅读蒋中正档案时,才十分偶然地从档案中得知,1927年11月17日,蒋中正就在昆山路上的这个景林堂的礼堂里做过礼拜。十几天以后他与宋美龄在上海成婚。前不久,我回到虹口区旧居旧地重游时,才注意到景林堂门口墙上已经嵌上了一块大理石板,上面介绍说,宋氏兄妹的父亲宋耀如先生早年就是这个教堂的牧师。这时我才弄明白,当年蒋中正为什么选择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堂里来做礼拜。这些有趣的典故都是我们过去根本不知道的。我敢说,从读这所小学时开始,当时和以后的很多校友与任教的老师,大都不知道,在不同时期,蒋中正与宋美龄与我们曾经坐在同一个礼堂里。

  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生比现在的孩子要快乐得多,学校与家庭生活中都没有多少压力,重点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在家长、学生与教师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我是在六年级毕业前填表时,才临时决定把华东师大一附中填写为中学的第一志愿的,因为我的好朋友填写了这个学校,我不愿意与他分手,于是就跟着填写了这个志愿。此前也没有与家长,即我的姑姑商量过。考上了,我与姑姑也没有觉得特别兴奋,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一不留神”才考上重点中学的。当然,华东师大一附中是全市重点,对我以后的影响确实不少,但这是后话。

  由于小学里的功课不多,我很早就喜欢上了读小说。刚没有识多少字,就要去读那些满页都是生字的小说,只能是半猜半读,居然也读了下去。当然,那时我心目中不知道什么叫文学,我读的第一本古典小说是《平妖传》,接着就读了《封神榜》,那还是四年级的事,这部小说的内容大多淡忘了,只记得特别羡慕那个脚踏风火轮的反叛小英雄哪吒。记得在读最后几章时,我就越读越慢了,因为我不想读完它,我有一种不愿意与小说中的人物这么快就分手的不舍。接下来读了《水浒》《说岳全传》,读这些书当然是不求甚解。五年级时,无意中被姑姑放在她自己枕头下的雨果的《死囚末日记》中的精美的铜版插图所吸引,忍不住读了下去。那位死囚在生前对生活的留恋,对青年时爱情的回忆,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我至今还忘记不了。这部小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窒息感,它甚至浸透着我的心身,我几次想读下去,又没有勇气往下读,最终仍然没有读完。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就叫做感动,这就叫文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但这似乎也并没有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什么伤害,并没有“中毒”太深,也许是现实生活本身太丰富了,也许文学小说的多样性,使我同时又被其他同样精彩的故事吸引过去了。

  到了六年级,我居然还读完了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我当然完全不可能理解小说复杂的内容,更不理解主人公对话中的冗长辩论,但不知怎的,我觉得那种辩论似乎很美,还不求甚解地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黑格尔主义”。我问来上海探亲的正在读清华建筑系的二哥萧默,什么叫“黑格尔主义”。他说他也不知道。我不愿意放弃这个好听的名词,在与同学争辩时,就会学着小说主人公的口气,指责对方:“你是黑格尔主义者!”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又不好问,怕被我笑话他无知,一时语塞,我就得意起来。不过有一次,我与一位机敏的同学缪申争论,他突然拍拍手,反问我:“你说说,什么叫黑格尔主义?”这回轮到我脸红了,我确实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对理论的爱好是不是在那时不知不觉中,在阅读大人的书的过程中就种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靠的不是别的,靠的就是我享受到的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那时,我们有很多的空闲时间,老师与家长也从来没有想到对我们采取题海战术,来磨砺我们的考试竞争力。我们生活得自由而快乐,每天下午放学前,广播里就会播放一位小女孩唱的《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那优美的旋律,那女孩舒展的、悠长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歌声,永远地种在我的心田里。那时,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政治,没有革命,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后来我们民族经历的种种苦难,我们天真无邪,只知道生活就是这么样的,正像《我们的田野》中歌唱的那样。

  【问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嵌上(2)窒息(3)磨砺(4)旋律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这部小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窒息感,它甚至浸透着我的心身,我几次想读下去,又没有勇气往下读,最终仍然没有读完。

  (2)我觉得那种辩论似乎很美,还不求甚解地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黑格尔主义”。

  3文章开头引用一段关于蒋中正的轶事有什么作用?

  4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作者侧重描写了哪两件事?这样选材是为了突出什么?

  5“”种在作者心田里的除了这歌声,还有什么?

  6文章结尾处引用了《我们的田野》中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文中寄寓了作者对小学生活怎样的情感?

  8大浪淘沙,在生活的潮流中沉淀下来的都是最有价值的珠贝。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称道的成长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搜索记忆的宝库,找出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与大家分享。并请阐述这件事之所以留下深刻记忆的原因。

  【答案】

  1(1)qian(2)zhi(3)li(4)lv

  2(1)原意是浸泡使饱含水分,文中指作者的身心被小说中饱含的情感和意识深深的感染和震撼。

  (2)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文中指作者只知道新名词的名称,并为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主旨。

  3为曾经就读的小学增添神秘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描写了“读书和辩论”这两件事,突出小学生活的自由,不受限制,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为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围绕“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时光,自由自在地在阅读、辩论中度过的小学生生活等“回答即可

  6歌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其中对美丽的田野的描写,正是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描写,当年的歌声至今萦绕在耳畔,象征着作者对美好小学时光的无限眷恋。

  7第一问围绕“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没有过多的课业负担,压力很小,有余暇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回答即可;第二问围绕“充满怀念与眷恋,当时的生活与后来相比,是那么宁静快乐单纯,作者对此充满感叹”回答即可。

  8提示:要先写出一件事,然后再阐述其之所以记忆深刻的原因。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节选)》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美丽的田野》小学阅读训练及答案12-03

《田野上的白发》阅读及答案11-18

《鸟》节选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7-24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12-15

背影(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02-28

《背影》阅读节选练习及答案02-17

《背影(节选)》阅读原文及答案02-06

《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阅读原文及答案01-26

田野的好句09-06

《苏轼集》节选的阅读答案11-20

大龙湫阅读理解附答案 炳烛夜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