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 地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小题1: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
小题2:“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3分)
小题3: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参考答案:
小题1:(1)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小题2:①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②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小题3:(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小题4:BC
阅读相关扩展
亲近土地
海峰
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
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在晨露中滋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的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谱,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
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地,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边咋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大你就知道了。于是,我盼望着自己长大。
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为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失败,特别是中考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 。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中考,终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应验了,我通过努力,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空。
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想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困难,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
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以下的孩子们,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
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整齐的垄台,怡人的芳香。
8.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 (2分)
9.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10.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 ,有什么作用?(4分)
11.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请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12.亲爱的同学们,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家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家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3分)
答案
8. (共2分)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1分)也指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1分)
9. (共4分)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的描绘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2分)其中黝黑、晶莹剔透细腻的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的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
10.(共4分)插叙(1分)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3分)
11.(共3分)示例:美好的故乡,前进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漂泊在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乡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啊。
12.(共3分)示例: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土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土地的誓言阅读答案08-16
《土地的誓言》阅读答案11-11
《中国的土地》 阅读答案09-29
《我爱这土地》阅读答案09-15
《土地的颜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05-15
刘湛秋《中国的土地》阅读答案07-24
《生命中的土地》语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11-14
土地的誓言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汇总10-30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阅读理解答案02-2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