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的作者是朱凤瀚,那么金石学的兴衰阅读答案你知道吗?下面请看金石学的兴衰阅读答案!
金石学的兴衰阅读答案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理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的考古学的诞生。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央研究院”发掘殷墟开始,中国青铜器研究即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了现代的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考古类型学被应用于青铜器研究。郭沫若在其名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与《考释》中,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标准器法”.1941年出版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更在青铜器及纹饰的分类、定名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1935年唐兰出版了《古文字学导论》,提出了古文字考释的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促使古文字学脱离开传统金石学与小学的束缚。史学观念的进步也使金文更好地与传世历史文献相联系,使之成为研究古史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石刻研究亦渐纳入现代的考古学与史学的研究范畴。二十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成为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金、石学的兴衰与金、石研究的新生之历程,可以深切地感到,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研究,其水平的高低是与时代所给予的政治环境、科学世界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时代的历史需求密切相关的。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化传统,为将文字资料永久保存而将其刻于石上或铸于青铜器上。“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而“石”则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B.清朝时期,始终未能厘清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也没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又受到传统史观的局限,因而金石学研究进展不大。
C.金石之学可以证经补史,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传统秩序之需要,而且金石之学的实证研究色彩,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
D.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郭沫若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青铜器研究的“标准器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较之简帛,青铜器铭文和石刻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在汉代时,保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所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显得特别珍贵。
B.清代学者在金石学研究中,对石刻方面投入精力更多,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但此时青铜器等古器物仍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研究进展不大。
C.在北宋以前,青铜器及其铭文以及石刻文字等文献资料还并不是很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出现后,这种状况才得到较大改观。
D.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尤其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的考古学的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金石学因与小学密切相关,被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B.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使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了新的发展。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青铜器研究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现代的考古学的`研究领域,石刻研究也逐渐被纳入现代的考古学和史学的研究范畴。
D.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属于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内涵,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参考答案
1 C (此项误用递进关系,原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并列关系;且“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2.B(“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曲解文意。文中并没有将石刻研究与青铜器铭文研究成果比较,不能说哪一个“更系统化”,而且对于石刻,文中说的是“石刻方面……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趋于系统”是一个过程,不等同于系统化)
3.D(“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混淆已然未然。原文表述的是“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
朱凤瀚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理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的考古学的诞生。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央研究院”发掘殷墟开始,中国青铜器研究即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了现代的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考古类型学被应用于青铜器研究。郭沫若在其名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与《考释》中,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标准器法”.1941年出版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更在青铜器及纹饰的分类、定名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1935年唐兰出版了《古文字学导论》,提出了古文字考释的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促使古文字学脱离开传统金石学与小学的束缚。史学观念的进步也使金文更好地与传世历史文献相联系,使之成为研究古史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石刻研究亦渐纳入现代的考古学与史学的研究范畴。二十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成为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金、石学的兴衰与金、石研究的新生之历程,可以深切地感到,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研究,其水平的高低是与时代所给予的政治环境、科学世界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时代的历史需求密切相关的。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化传统,为将文字资料永久保存而将其刻于石上或铸于青铜器上。“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而“石”则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B.清朝时期,始终未能厘清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也没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又受到传统史观的局限,因而金石学研究进展不大。
C.金石之学可以证经补史,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传统秩序之需要,而且金石之学的实证研究色彩,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
D.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郭沫若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青铜器研究的“标准器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较之简帛,青铜器铭文和石刻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在汉代时,保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所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显得特别珍贵。
B.清代学者在金石学研究中,对石刻方面投入精力更多,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但此时青铜器等古器物仍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研究进展不大。
C.在北宋以前,青铜器及其铭文以及石刻文字等文献资料还并不是很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出现后,这种状况才得到较大改观。
D.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尤其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的考古学的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金石学因与小学密切相关,被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B.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使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了新的发展。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青铜器研究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现代的考古学的研究领域,石刻研究也逐渐被纳入现代的考古学和史学的研究范畴。
D.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属于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内涵,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参考答案
1 C (此项误用递进关系,原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并列关系;且“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2.B(“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曲解文意。文中并没有将石刻研究与青铜器铭文研究成果比较,不能说哪一个“更系统化”,而且对于石刻,文中说的是“石刻方面……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趋于系统”是一个过程,不等同于系统化)
3.D(“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混淆已然未然。原文表述的是“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
【金石学的兴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敲门的阅读答案02-19
《湖》的阅读答案01-22
生日的阅读答案11-01
《竹》的阅读答案07-30
自信的阅读答案07-25
《信任》的阅读答案07-24
时光的阅读答案07-18
应战的阅读答案12-11
熬药的阅读答案12-11
休息的阅读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