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习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石钟山记的习题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石钟山记的习题答案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 幽栖者:隐居的人
B.次于南隅 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浊而模糊
D.聊刊前谬 刊:刻印
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
①与“枹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
答: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三者同属一个人。“幽栖者”是李渤的`自称,“白鹿先生”是李渤的号。
3.①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②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4.①李渤的结论是“山乃石名。”
②持否定态度;“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③观点是:“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根据是:“形如覆钟”。
5.苏轼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课文石钟山记的习题答案 2
游石钟山记
季羡林
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石钟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摆在巍峨的庐山旁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山上建筑却很有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地面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又修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从山下向上爬,显得十分复杂。从怀苏亭起,步步高升,层楼重阁,小院回廊,花圃清池,佛殿明堂,绿树奇花,翠竹修篁,通幽曲径,花木禅房,处处逸致可掬,令人难忘。
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钱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土铨、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此地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色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我站在临水的.绝壁上,下临不测,碧波茫茫。抬眼能够看到赣、皖、鄂三个省份,云山迷蒙,一片锦绣山河。低头能够看到江湖汇流,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楚江万顷庭阶下,庐阜诸峰几席间,难道不能算是宇宙奇迹?我于此时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共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殖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不管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困难与问题,终究会一一解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真有点手舞足蹈,不知老之将至了。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记忆。
我游石钟山时,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一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扁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吆如钟鼓不绝的声音。我就是抱着这种遗憾的心情,一步三回首,离开了石钟山。我嘴里低低地念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我心中吟成的两句诗:待到耄耋日,再来拜名山,我看到石钟山的影子渐小渐淡,终于隐没在江湖混茫的雾气中。
1、石钟山的建筑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意,分两点作答。(4分)
2、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碑刻和名人题咏?(4分)
3、文章最后,作者说七十五周岁生日,写于庐山九奇峰下,意在抒发怎样的感情?(4分)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有深意,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建筑很多,十分复杂(2)建筑很美,逸态可掬
2、显示了石钟山对人们巨大的吸引力,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使石钟山积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
3、意在抒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所见所感,抒发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期待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4、在内容上,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开头几句渲染了梦中境界成为现实的快乐,显示了在作者心目中,石钟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尾描写了作者遗憾离开石钟山的心情,缘由是苏轼当年月夜山脚下所见的奇景,吸引着他 再来拜名山,显示了石钟山的无穷魅力和它的文化渊源的力量。
在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 相关推荐
【课文石钟山记的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04-14
《登泰山记》阅读习题及答案11-30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05-08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04-26
《小石潭记》课文阅读答案04-21
《化石吟》课文习题04-07
《小石潭记》练习题与答案04-13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01-10
岳阳楼记 练习题及答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