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

2022-09-27 阅读答案

  《秋天的况味》是林语堂于1941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由秋天的赞许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林语堂抒发个人怀抱的小品文章的风格。全文行文舒缓悠游,侃侃而谈,笔调幽默,显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参考一下。

  《秋天的况味》原文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毒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

  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秋天的况味》阅读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欲扬先抑,先介绍了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本文句式运用颇有特点,既长短句结合,见出语言参差错落之美,又整散错置,于自由灵活中偶见整饬之美。

  D.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毒片做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E.文尾,作者借邓肯之语可怜那些识见偏狭的妇女,因为她们只会吟咏春天和恋爱,忽视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2)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的作用。(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4)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秋景,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人生。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8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选A、D不给分。(A.错误,主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不是主要运用的手法,没有反复; D.“对比”说法有误,文中未将毒片与雪茄对比,“认为毒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则无根据; E.说法不够准确。原文为“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赠赐”。)

  D.作者觉得香烟点燃后的蓝烟缭绕、消散,雪茄点燃后的红光炙发、意味温和,毒片燃炙的哔剥声响颇有诗意。

  D.作者用慢火炖肉的声调、老旧的字典等事物来形象、直白地表达对“古旧、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的喜爱。

  (2)(6分)

  (1)内容上:

  ①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缘起: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独坐沙发抽烟,看缭烟盘旋,热气升腾,联想到秋天。

  ②表现作者情感,营造氛围基调:本段娓娓道来,营造了亲切、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此时悠闲的心境。

  (2)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本文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子的作用。由烟气的飘渺而引起作者的无限遐想,从而引出对秋的感悟。

  (每点2分,共6分)

  (3)(6分)

  “况味”包含的内容:

  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答“古色苍茏之概”得1分)

  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

  ③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格调(境界)。(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亦对)。 (每点2分,共6分。若只照抄关键词则不能得全分,须概括。)

  (4)(8分)

  答:(1)看法:我认为重在写人生。(2分)(2)理由:

  ①本文名为写秋,其实是写领略自己人生“初秋”的况味。(3分)

  ②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就从前文的描写自然之秋的特点和感悟,转到对人生之初秋的感悟和品味。(3分)

  ③并且最后以邓肯的名句作结,更是抒写作者热爱和陶醉人生的“初秋”。显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人生态度。(3分)

  (能表明自己观点2分,理由任答两点给6分。)

  (若答重在写景,符合文意,表达合理,亦可得分,但不能超过6分。)

  拓展内容

  林语堂语录

  1、宁为花中之萱草,勿为鸟中之杜鹃。

  2、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3、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4、人生的大骗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名、利、权。

  5、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6、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7、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8、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9、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10、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11、所有的宗教都是灯,照亮世界,但基督教是太阳。太阳一升起来,其他的灯都失去了光彩。

  12、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13、但仍有区别,因为中国街头艺术家给你讲催人泪下的故事。而伦敦的则给你些快乐以报答你向他帽子投入了两便士。

  14、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15、有时,我们听见别的船上飘来的幽怨悦耳的箫声。音乐在水上,上帝在天宫。在我那童稚的岁月,还能再希望什么更好的环境呢?

  16、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17、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18、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19、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20、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21、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22、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23、我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也就是因此之故。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仰赖于山。这也是人品的基调,我要享受我的自由,不愿别人干涉我。犹如一个山地人站在英国皇太子身旁而不认识他一样。他爱说话,就快人快语,没兴致时,就闭口不言。

  24、但不论理由怎样,其最大的原因,还是他们缺少健全的态度,使他们不能迎合结婚的理想。他们对于婚姻应负的责任,怀有恐惧,且不愿妥协;但结婚正如合伙事业一样,是必须各自协调,牺牲自我,谋取共同利益的,而他们却不能负起与婚姻而俱来的责任。

  25、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的间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林语堂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26、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拥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那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东西。

  27、我记得我听过他那深沉、洪亮的声音,那带着北京口音的抑扬顿挫的韵律,其中还夹杂几段适时的、有节奏感的笑声。能再听到这样纯正的官话死也心甘!如果那些官僚也掠夺人民,那么他们的掠夺则是文质彬彬,谦谦有礼,整个过程使掠夺者和被掠夺者都感到温和尔雅。现在的情形不同了。我们现在的官吏只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粗野如牛,笨拙似猪,厚颜无耻,荒淫无度。如果我们必须被掠夺,至少也要掠夺得我们愉快一些。

  28、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29、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林语堂】相关文章: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10-11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阅读答案11-05

《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09-12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11-29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推荐」10-11

林语堂-两兄弟阅读及答案11-12

林语堂《两兄弟》阅读附答案12-29

林语堂《中国书法》 阅读题及答案12-20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