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黄山绝壁松》阅读答案

2024-09-30 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冯骥才《黄山绝壁松》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答案: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於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阅读题:

  1.结合全文说说黄山松给我哪些方面的震动?(4分)

  2.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②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3.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4分)

  4.为什么说“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4分)

  答案:

  1. ①它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②它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磨砺、强化出非凡的性格与精神;③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④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

  2.①用对比写出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不去的恶劣环境,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绝壁松的碧绿生机、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绝壁松的赞美。

  ②把绝壁松比喻成艄公、英雄、思想者、文人,展现了绝壁松虽身处恶劣环境但是镇定从容、顽强搏斗但仍沉静超逸的风骨。

  3. 生长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对比衬托了绝壁松的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2分)突出了绝壁松在坎坷命运中磨砺出来的坚韧和奋力生长的勇气,体现了它非凡的性格与精神。(2分)

  4. 黄山绝壁松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精神的集中体现,昭示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存在,使黄山更富于生命气息和人格化的气质,所以作者把绝壁之松看做黄山的灵魂。

  作者资料:

  小时候,他的梦想很普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初,他想当一名画家,于是,高中毕业,他报考了美院。最后,他的同学都去上大学了,他也没有等到通知书。这时,他才考虑找份工作:梦想很醉人,但吃饭才是眼下最要紧的。

  后来,机缘巧合,高大、敏捷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篮球队,就这样,打了两年多的职业篮球,最后,因为受伤退役。再后来,在画院长辈的推荐下,他进了画院临摹古画。1967年,他为了解决画院十几口人完全被打乱的生活,又开始学着做起推销员,那10年的推销员生活,他才真正了解了百姓平凡生活中的苦恼与快乐。他经常骑着驮了150斤重的自行车奔波在路上,累了就把车往树干上一锁,倒在路边的沙石堆上就睡了。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写一些画评的同时开始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并逐渐崭露头角,他还受到冰心、巴金老人的鼓励,冰心先生曾寄语给他:“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全都是人生的财富。”可是,这时他还要为生存奔波,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写作,而他正在做的工作一时又看不到光明,这让他很迷茫。

  不知什么时候,他经常用的那把伞的一个线头开了,用了一段时间后,其他线头也开始松动了。每次雨天推销画,风大时,伞似乎每一刻都有彻底损坏的危险,他也告诉自己,天晴了,自己一闲下来,就去修伞。可是,晴天,他要做的事更多,他太忙了,所以,即便自己家门前不远处就有修伞的,可伞一直没修。终于,在一次大风雨中,伞坏得不能再用了,他淋湿了全身。回到家,他心情更加抑郁,待在房间里,许久不说话,而父亲点燃一支烟也沉默着。好长一段时间后,父亲才说话:“每个人都有许多把伞可以遮风挡雨,既然那些小伞不能避雨,就找一把大伞吧。不过,在用之前,一定要看看是否损坏,并不断地维护好它。”

  从那以后,他就丢弃了那些“小伞”,辞去了画院的工作,在家专心写作,维护好那把较大的适合自己的伞。

  1977年前后,他出版了《神鞭》,那是一部很有民俗民风特色的武侠传奇小说。后来《神鞭》被改编成电影,在影院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随后接踵而来的小说《雕花烟斗》《三寸金莲》《炮打双灯》《感谢生活》,不仅让文坛上下眼花缭乱,也引起海外注目,对当时整个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他的作品近600万字。

  他就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

  谈到这件事,冯骥才意味深长地说:“每个人都有许多把伞,关键是找到那把较大的伞,并不时检查和维护好它,以确保它坚固完好,那样,即便风急雨骤,我们也能从容淡定,走得更远。”

  • 相关推荐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黄山绝壁松阅读答案08-25

《黄山松》阅读答案06-26

感觉(冯骥才)的阅读答案11-04

冯骥才的《花脸》阅读答案02-06

冯骥才《时光》阅读答案05-18

长衫老者冯骥才阅读答案01-03

冯骥才《快手刘》的阅读练习与答案07-03

冯骥才《书房花木深》阅读答案06-06

《松堂游记》阅读答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