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男孩的十四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男孩的十四岁
①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要退学,我一天都不想在教室里待了,我一进学校就烦!”
②男孩想,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个狗血淋头。奇怪的是,父亲非但没有揍他,甚至连骂都没骂一声。父亲只是靠着门框蹲着抽烟,一支接一支,弄得满屋烟雾弥漫,如同战争打完硝烟弥漫的战场,宁静而可怕。
③终于,父亲吐出一口烟雾,重重的说了声“好吧”,然后就上床睡觉了。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一个坑。男孩知道,父亲默许了,默许的很沉重,让男孩想反悔都返回不起。
④尽管如此,男孩还是很庆幸,少年的恐惧是很快就会被胜利的喜悦冲淡的,终于不上学啦,不用早起啦,男孩想。但男孩想错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便喊男孩起床。出门前,将男孩母亲平时用的锄递给男孩说:“你不上学啦,以后就别让你娘下田啦。”
⑤那时,麦子刚收割完,天气干燥,田里极旱。父亲说:“锄第一遍麦茬地很关键,锄好了整个夏天都不会长草。”于是,男孩便跟着父亲的背后锄地。不干活时男孩怎么也不会想到,麦茬地比柏油路还硬,不动脑筋的活并不好干。第一天下午收工,男孩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手心像是着了火,生疼。第二天下午收工,男孩的双手已经麻木。夜里一觉醒来,手皮发紧,手腕发酸,连拳头都不住了。
⑥第三天早起,男孩伸出肿胀的双手让父亲看,希望能引起父亲同情放自己一天假,哪怕不放假夸自己一声也好。但父亲看了看说:“刚开始干农活都这样,慢慢就好了。”父亲将“农活”二字咬得很硬,目光像钉子,声音如冰雹,冷漠而坚定。母亲在一旁看着这一切,想上前说话,但她观察了好几次父亲的脸,终于没有说出来。
⑦第一遍地锄完了。男孩想,终于可以松口气啦。可是丢下饭碗的父亲抬起头看了看西边的红霞说:“准备浇地吧,看来一段时间天不会下雨啦。”
⑧天旱河水也紧缺,河经常断流。白天浇不完,夜里不得不睡在河边等水。男孩迷糊着惺忪的睡眼来到西边地头,离地头不远处有一座坟,坟上堆着干燥的麦茬。月光皎洁,水流泛动着月光,离坟还很远。男孩便坐在坟上等水,等着等着不知不觉就躺下了,连日的疲劳铺天盖地地袭向男孩……当夜,男孩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
⑨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男孩起泡的手流泪。见男孩醒了,母亲说:“你昨夜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说什么我明天还要上学,娘你早点喊醒我,别让我迟到……”
(10)男孩一听,大哭起来。其实,男孩几天前就后悔了。饭桌上,父亲说,想上学可是你自己说的,要上就得上出个名堂,不准再打退堂鼓。这一次,父亲的话多了点,声音沉重而坚定,不容商量。
(11)两年后,男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三年后,男孩考上了大学。临走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说闲话,无意中又提到这件事,母亲说:“你爹的心真硬。”
(12)父亲抽了两口烟,长出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疼自己的儿子呀。”
(13)那个男孩就是我,那年我14岁。
(选自《读书文摘》2010年第11期)
1、阅读全文,说说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后悔—□□
2、文章第三段“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个坑”一句如何理解?(4分)
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4、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4分)恐惧——喜悦——后悔——感动。
2、(4分)这儿是说父亲对男孩不上学的默许非常沉重,让男孩想反悔都反悔不起。
3、(4分)划线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钉子”和“冰雹”来比喻父亲目光和声音,表现了父亲态度的冷漠与坚定,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恨铁不成钢式的痛心。
4、(6分)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爱的深沉、沉默、坚定。(2分)面对厌学的儿子,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他干农活,让儿子明白不动脑筋的活并不好干;(2分)面对儿子干农活的艰辛和痛苦,虽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毫不动摇。(2分)(只要结合原文,分析合理准确就给满分,如有错误则酌情扣分。)
男孩,别哭
山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一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馍,“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巧妙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印象最深的是l0岁的那年秋天,独自一人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竿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亲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续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会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的儿子说出这四个字。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小题1:本文真挚动人,曲折有致,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轨迹的词语。
答:黯淡——()——()——()
小题2:结合本文内容,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分)
小题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
①“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当天色已晚,又下着雨,父亲必知我的艰难,来接我时他为什么还能面带微笑?
②“独自一人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请赏析此句。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黯淡——(绝望)——(感觉被遗弃)——(感激)
小题2:1、它是父亲对儿子的鼓励2、它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期待3、当面对困境时,一个男孩不能退缩甚至逃避,经过这样的洗礼,意味着他成长了。
小题3:①微笑与哭泣形成对比,父亲想用自己的微笑告诉儿子不要焦急,应放松自己,鼓励儿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②景物描写,渲染山间黄昏的凄清氛围,以此烘托“我”此时恐惧伤感绝望的心理.
小题4:示例:“我”小时候是一个怯懦的人.“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把握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揣摩文中表达的感情,可以得出“男孩,别哭”的具体意义,有鼓励、有期待,有成长过程。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①中父亲的“微笑”,应是有力量的微笑,有鼓励作用。
②是景物描写,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用来烘托人物心情的。
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总结,从其语言上,行动上,心理活动和他人的衬托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 相关推荐
【《男孩的十四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答案《男孩别哭》04-26
“进当铺的男孩”阅读答案05-29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的阅读答案06-02
《购买上帝的男孩》小学生课外训练阅读答案08-29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
《穷人》阅读及答案07-20
善心阅读答案10-17
《铁匠》阅读答案10-23
《挫折》阅读答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