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答案中要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格在上》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人格在上
梁 衡
①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做好人难,做伟人更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
②我向来觉得人在社会立身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包括体格、姿色,这主要来源于先天。二是知识技能和思想,这是靠后天的修炼。三是人格,这完全是一种独立于“貌”与“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呈,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雷锋,论貌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人格魅力早已驾于万众之上。
③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按既定的方向走路。
④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将大大超越其人其事本身的意义。毛泽东转战陕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从容;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内挤外压,那种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我们还可以由此而上溯到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戊戌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捕,愿为变法做流血第一人的自豪;文天祥宁死不叛,丹心万代的正气,等等。这些都是做人之格,他们都是我们民族史上的灿烂明星。就是国外也有如布鲁诺那样宁肯捍卫科学而甘愿被教会处以火刑的`英雄。他们的主要业绩仅仅是因为做成了某一件事吗?不是。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体业绩时过境迁,反倒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他们所昭示的人格力量,人格的光芒却因时日的检验而愈显强大而永远照耀在我们身旁。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精神变物质是这样的具体,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着人格精神的星座。不可想象,当历史长河中缺了这些人格坐标后,就如同缺了许多改朝换代、惊天动地、里程碑式的大事。当我们书写政治史、军事史、科学史,或从事文学创作,记录故事,塑造人物时,我们不该忘掉这一条隐隐存在又熠熠闪光的主线。
⑤事实证明,不但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社会学更是人学。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她)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而当一个人只要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就是一个好人。这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圣人。这样的人历史所能奉献给我们的大约几十年或数百年才会有一个。但为人而求全,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最基本的还是先从人格做起,心诚则灵,人人都可以立地成佛,先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选自梁衡《觅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有删改)
1.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人格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格超越于外貌和知识技能的原因在于哪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使论证很有说服力。
B.第④段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对偶,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C.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D.文章首先论述了什么叫人格,然后论证了人格的意义,最后号召我们做人先从人格做起。
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1)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2)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 (3)人格是信念,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2.A 解析:主要使用比喻论证。
3.示例一:成绩差的同学,应该认识到学习是有差异的,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不断进步,不丧失自己的自信心,培养永不放弃的精神。
示例二:人际交往差的同学,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消除自己的自卑心,培养自己勇敢的精神。
示例三:家境贫穷的孩子,应该认识到贫穷不是错,养成良好的心态,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格在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记叙文阅读答案11-17
《书坛北派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阅读理解及答案11-07
《谜题》阅读答案10-29
《幽居》阅读答案11-29
蝶恋花阅读答案09-05
《西楼》阅读答案10-06
《城南》阅读答案10-01
《咏柳》阅读答案10-01
柳宗元阅读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