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阅读答案

2022-11-28 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母三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 篇1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其舍近墓(2)遂迁居市旁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3分)

  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3分)

  4、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2分)

  参考答案:

  1、靠近、于是

  2、孟母三迁

  3、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4、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 篇2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获

  B.孟子 孟轲

  C.孟获 孟轲

  正确答案:B

  2.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颖达

  B.姓孔的人的儿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正确答案:C

  3.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下列哪个词语的表述最恰当? ( )

  A.事不过三

  B.知错就改

  C.择邻而居

  D.知子莫如母

  正确答案:C

  4.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学堂旁 市场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场旁 学堂旁

  C.市场旁 学堂旁 城外公墓胖

  正确答案:B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 篇3

  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的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玩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唔唔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呀!于是,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决定再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儿童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填空。

  (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2)孟母一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2、给第三、四、五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五自然段:____________

  3、孟母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呢?

  答案:略

  解析:

  1、(1)孔子,孔丘;孟子,孟柯

  (2)城外公墓的旁边;城里一个市场的旁边;学堂旁边

  2、孟母一迁;孟母二迁;孟母三迁

  3、孟母认为周围的人的品行对孟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她要择邻而居。

  孟母三迁的社会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11-06

《孟母三迁》的阅读答案10-23

孟母三迁阅读理解及答案10-23

孟母三迁的阅读 文言文孟母三迁阅读及答案12-13

等的阅读答案10-06

等阅读及答案02-04

《等》阅读答案11-13

等 阅读答案09-03

《冤家》阅读及阅读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