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众星拱月、举世闻名、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仿写段落,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 说教法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本文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本身就是先说“圆明园”“一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再说“毁灭”的悲剧。我教学本文时,从课题入手,先写“圆明园”读“圆明园”的美好,再写“毁灭”读“毁灭”的悲剧;变序教学,先学首尾段,快速感受圆明园的毁灭,再因势利导,依中间部分行文之思路定教学之教路,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写,即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再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被“毁灭”的令人捶腕、惨痛的悲剧。旨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
一、说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3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4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如将“众星拱月”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是为学服务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自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和写批注法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接着,我将要重点讲的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请看大屏幕,
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二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圆明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
记得,永正老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催峦老师倡导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如:学到“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一句时,因为“众星拱月”这个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便以学生直观了解圆明园建筑结构的特点。
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景观和历史收藏时,其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名人书画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和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这些句子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并在展示中抓住关联词“有……也有……”来引导学生品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任何视觉上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达。”直观的图片更利于学生感受园内的壮观。)
圆明园的景观只是书上说的这些吗?不是的,接着在扩展知识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给学生收集资料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收集的积极性,又起到了加深理解内容的作用。)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后,我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对重点句段的反复品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就完成了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难点得于突破。
接下来进入到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读后交流感受。
接着:抓住重点句“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通过对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的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了解侵略者是如何掠夺的。
然后:扩展交流收集到资料,让学生补充描述当时被毁灭的情景,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引导学生讨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东西?此时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让学生畅所欲言(恨、气愤、可惜……)
最后:配以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为后面的练笔奠定了感情基础。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刚才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
1、教师激情引导: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给予中肯的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点。
六、教学设计反思
1.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重点句、段的一读再读,一悟再悟的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融在了一起。写话环节的安排,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也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宣泄。
2. 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亲眼目睹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正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大体现。但是,设想付诸于实践,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5
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7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 。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8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下面,我将围绕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出了圆明园过去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抢劫后而毁灭的惨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章题目是“毁灭”,但是却有大量篇幅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将“课标要求、课文语言特色、课文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编者的意图以及学生学情”作为依据,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估量、瑰宝、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
2、抓住“有”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读出自豪感,并进行背诵。
3、体会“意思递进”的写法及其作用。
(1)抓住“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并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侵略者的贪婪,读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抓住“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体会损失之巨大,读出愤怒、痛惜之情。
4、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资料对“圆明园的毁灭”形成理性思考,产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5、体会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式来组织材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体会“意思递进”的写法来感受侵略者的贪婪,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体会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式来组织材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课文的.历史背景离学生较远,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能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容易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憎恨,但是对“毁灭”的背后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所以,顺应学生的阅读感受,先让学生找出最让自己感到愤怒的段落——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然后,提出学习任务:“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英法联军的哪些暴行让你们愤怒、痛恨?”学生自由读书后,进行交流。预设交流的语言点有: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教师采用“删”的策略,去掉“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让学生对比读,说一说改动前后有什么不同?进行语言形式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连烧三天”“整个”想象英法联军的暴行,读出愤怒之情。
(四)对比朗读,想象辉煌。教师承接上一环节提出“圆明园的毁灭令我们愤怒。那么,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呢?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圆明园中都有什么?学生默读勾画后全班交流。我的教学预设:
(1)第2自然段:
利用圆明园平面图,引导学生抓住“众星拱月”来理解“月”和“星”各指什么。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感受圆明园之大。
(2)第3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内有什么?”教师抓住本段语言表达上采用“对比”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艺术。教师和学生先对读第一句话,教师读“殿堂”“买卖街”的句子,学生接读“亭台楼阁”“山野乡村”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然后,找出他运用对比的地方。接着,男女生合作读,想象画面。师生合作读,在《高山流水》的曲子中,播放画面。最后,利用“填空“的方式尝试背诵。(板书:宏伟建筑)
(3)第4自然段
学生谈到“除了宏伟的建筑,圆明园内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珍贵文物)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从先秦时代至清朝大概2400多年,如果每年只收藏一件,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教师说“难怪作者称圆明园是?师生交流得出: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五)引入资料,理性思考。
在感悟昔日辉煌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这时,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更加憎恨。教师相机将这些词语擦掉。接着,教师让学生再谈自己的感悟。再让学生找出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然后出示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导学生说说出对加点词语“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的体会,感悟意思递进的表达效果,并读出痛惜之情。同时,教师板书两个“不可估量”,(板书)并引发学生理性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土地上这样任意妄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资料思考、交流,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这时,在舒缓凝重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学生“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插图的旁边”动笔抒情。
(六)领悟表达,升华情感。
师生交流“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今昔对比组织材料”用意。讨论过后,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动情描述“圆明园的毁灭是留在我们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同时也留给了我们一份对未来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成为学生思维的脉络。所以,我设计的板书如下:(最后只剩两个“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布局
宏伟建筑瑰宝、精华
珍贵文物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力求从课文的语言文字特点着眼,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进行探究学习。但课堂是生成的,学生是充满个性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丰县东方红小学的赵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示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二、教学手段
远离了历史的时空,学生的脑海里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所知甚少。仅凭借书本的文字,学生很难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这恰恰是决定本课能否成功教学的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课的相关教学材料,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下载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课堂上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壮观,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同时从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剪辑了3分钟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学生特征分析
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地了解,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也就为本文情感目标的实现带来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文章思想感情感悟方面给予有效地指导。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教育。所以,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再现辉煌、重温国耻、练笔抒情。”四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开课伊始,我引用了著名作家雨果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来导入。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让学生直观感受。紧接着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它的巨大变化。同时设置悬念:圆明园的毁灭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巨大的'反差能带给人深深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再现辉煌
1、大屏幕出示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齐读。第一段我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设疑:“不可估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2、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课文时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请结合课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这么评价?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最后在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即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三个方面。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第二自然段我抓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重点词,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众星拱月”的布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在读感受圆明园布局特点。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我播放了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美丽、辉煌的图片。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把学生的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画面后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在学生汇报时我用课件出示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圆明园中文物的宝贵。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次呈现“不可估量”这个词,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重温国耻
课文最后一段
1、读课文第五段概括段落大意。
2、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本段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4、教师播放圆明园毁灭的视频。
5、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这段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让同学们认清了清政府腐败无能是这一事件的根源。
(4)练笔抒情
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详细的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对比突出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控诉侵略者的罪行,呼唤人们关注历史,振兴中华)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
我想对侵略者说······
我想对清政府官员说······
我想对自己说······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力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此时学生心中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正是练笔的好时机。同时还能深化情感、突出主题。
本节课我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宏伟建筑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3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6
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典范的皇家园林,它曾经美的让人心醉,如今又毁的让人心碎,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们都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几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面对残垣断壁,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为
文物珍贵灰
烬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5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学习计算机课,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一定的网络浏览和网上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建《圆明园的毁灭》专题站。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初步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找出不懂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活动的空间。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外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汇报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主题
在预习后,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及课外预习的良好态度。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三大主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
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探究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如下:
1.自读赏句法。
学生打开主页的“课文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全文朗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点击,戴上耳机,反复自读、自听,也可找伙伴互读、互听、赛读,从优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赏图、品词法。
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圆明园布局”链接,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到圆明三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
需要探究圆明园景观的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景观”链接,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收藏”链接,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感受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于课文中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介绍的内容已消失,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自读自悟,并以网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去加深认识,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华学生情感
汇报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或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背诵。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美还远远不止文中所描写的这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学生在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个问题时,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游览圆明园的情境。那就是让孩子们点击“更多风光”或“拓展资料”链接,自由畅游圆明园的其他景点,然后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最喜欢的文字、图片,制成幻灯片,写上解说词,像小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学生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宏伟美丽进行描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对文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
当学生交流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我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题的探究。
开展辩论活动,引导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也可以在指定论坛上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开展网上辩论会。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2-23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4-20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3-29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11-21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6-25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6-28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06-28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