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021-12-22 圆明园的毁灭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1、师:(深情地)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圆之园的皇家园林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矗立在杂草从中的残垣断壁了。(出示三副废墟图)

  2、师:同学们,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生: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体会毁灭——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1、出示课件,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实在太卑鄙、太野蛮了,课文是用那些词语来描写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回答(老师用荧光笔画出相关词语),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

  (3)、老师: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4)、老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化为了灰烬,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统统化为了灰烬。(板书三个化为灰烬)

  2、出示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圆明园的损失有多大?(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师:文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4)老师:看着这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悲痛)

  (5)老师:这样的伤心,这样的气愤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老师再次板书不可估量)

  (6)老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在场的老师,告诉全世界的人。(学生感情朗读)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1、过渡: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请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荧光笔画出“有”。

  (2)、老师:文中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一共用了几个有“有”(七个)圆明园仅仅是这七个有吗?(生:不是)那么,需要几个有呢?(生:许多个)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找到了“有”?(生;饱览……)

  (3)、圆明园有这么多景点,想看看吗?(生:想)

  (4)、出示配乐图片,让学生尽情欣赏。

  (5)、老师:美吗?(生:美)假如我们能在这美丽迷人的园林中痛快地畅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呀。

  (6)、老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7)、出示课件,学生品读“漫步园内……”句子。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看(出示配乐图片)

  (2)老师:老师收集到的这些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的图片,只是圆明园数亿万计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3、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珍藏丰富,它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独特的。请看(出示布局图)

  (2)、老师讲解,并提问学生,课文是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的呢?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4、教师小结:圆明园就凭着巧妙的设计,宏伟的建筑,丰富的珍藏,成为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课文用这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1)、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大声朗读这句话。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1、过渡: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一切早就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无情地烧毁了。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3、片终,出示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填空)

  4、老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写在你的心里。(学生动笔写)

  5、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可烧毁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6、教师小结:这把大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就像这首诗歌写的一样(出示课件)

  7、学生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打开学生的理性思考。

  1、过渡:这个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为这把火,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恶恶的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把火,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有人提议,(出示课件)要重建圆明园,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颗真挚的爱国心啊!

  4、老师小结:同学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一.切点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140多年前的这场噩梦,永远记住写在残留柱上的耻辱,记住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勇气,才会有自信地走向我们的未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

  ①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体会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恨之情。

  四、明理,感情升华。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假如,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多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五、总结全文,领悟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22.圆明园的毁灭。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 苏州 幻想 唐朝 博物馆 艺术 统统 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并开展演讲活动。

  教学难点:

  在演讲的过程中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与恨。

  2、 背诵三、四自然段。

  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爱与恨。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探索交流

  1、 今天,我们将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同学们在演讲的时候应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2、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组成评审团。

  3、 按次序进行演讲。每个人享有对自己欣赏的演讲投支持票的权利。

  4、 根据评审团的评选结果及同学们的投票情况,评出优秀演讲个人若干,并总结奖励。

  推选评审团并演讲。

  锻炼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表达清提那的能力。

  三、总结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的演讲精彩极了,既让我们回顾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同时又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认真聆听。

  激发感情。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 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提示: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爱)

  ⑧ 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 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可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 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可投影出示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 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⑤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提示学生联系 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 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因为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

  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你们这一代去努力、去奋斗,那么,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呢?(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直奔 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部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朗读训练、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探究活动

  1.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并组织学生讨论看完影片后的感受,最终完成观后感。

  2.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爱国诗歌、散文、小故事等,学完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一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3.出一期有关圆明园的主题墙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

  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

  ⑴ 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

  ⑵ “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

  ⑴ 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

  ⑶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8、讨论:

  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二、练习提纲

  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学写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生字正音:

  损、宏、侵、烬。

  2、难字书写:

  剔、侵、瑶、瑰。

  3、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4、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

  二、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体会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1、布局辉煌→众星拱月:

  圆林艺术的瑰宝。

  2、建筑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3、文物珍贵→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热爱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无比痛恨之情

  1、自读、句画,批注体会。

  2、换词、增删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恰当,深入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之情。

  四、讨论题目,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

  先“辉煌”,后“毁灭”,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汇总十篇11-12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合集十篇10-18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汇编十篇05-18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8篇11-20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4篇11-18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10篇08-25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五篇06-10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7篇05-13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集合6篇04-26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12-12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