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2023-05-19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下面是其说课稿,一起来看一下吧。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 “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试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三、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

  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

  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接着,我用投影仪出示课后思考练习2②的句子,启发学生讨论:如果去掉带点的词行吗?学生这时不难回答出原因。然后我让学生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之情。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3、用投影出示思考练习2①的.句子: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五、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拓展阅读:课文难句解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语言积累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

  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走进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4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 、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5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 (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6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 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琐碎的分析讲解。我仅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第三自然段音韵、意境较美,我让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读中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第四自然段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收藏的多与珍贵,我让学生用“举一举”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学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想对着圆明园说句什么话?”,这事实上是一个让学生感情外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学生感情已到达爱的顶峰时,教师话峰一转,用“以上风格各异的景观,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贵的收藏,却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一强烈对比效果的事实,促使学生感情急剧降温,由爱的顶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过对比理解词语,看录相激情,谈感受,感情朗读等,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失园恨”。最后,通过观看圆明园废墟照片,辩论以及朗诵,使学生由一种“失园恨”上升为一种“强国志”和“报国心”,从而使教学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总结全文,齐读课题,升华爱国情感,结束教学。

  另外,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也是我设计教学的一条思路。一分析就会发现,本课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由板书不难看出,我首先由定语“圆明园”开始,用“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是“巧众星拱月”,用“读”一读的方法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特点是“美 风格各异”,用“举”一举的方法体会圆明园“收藏”的特点是“多 最珍贵”,总的来说,堪称“瑰宝、精华”,但却被“掠”、被“毁”、被“烧”,落脚在了中心语“毁灭”上。最后再紧扣课题进行总结,即“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的辉煌历史我们要记住,但圆明园被掠、被毁、被烧的屈辱历史我们更要记住”,课题分析完后,教学也进行完了。最后,齐读课题,结束教学。

  三、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声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 用在重点、难点处

  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就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凭着兴趣面面俱到,这肯定是一大忌讳,因为有时面面俱到往往会导致一面都不到。尽管有的用的时间很少,犹如蜻蜓点水,但我觉得,与其这儿点一下那儿点一下地浪费时间,不如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问题,那样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所在,从而利用多媒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课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张加一组幻灯片、两段录相,份量较大的是两段录相,第一段《圆明美景》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它和那组幻灯片《圆明收藏》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而第二组录相《圆明园的毁灭》和对比理解词语的那张幻灯片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恨”的情感。这爱与恨碰撞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朗诵词”所烘托的效果,即“强国志、报国心”。前面说过,学生感情的变化是我本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也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说,课件对突出教学重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众星拱月图》和《圆明园鸟瞰图》则帮助学生理解、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说是突破了一个难点。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2. 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件做好后,在什么时间展示也需认真考虑,特别是图片类的课件。应该说,这类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直观、形象效果。但如果一来就出示给学生,学生有时就会乐得偷懒,“一切都是现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想呢?”那样,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呢?应当在语言文字和图片之间留有一个想象的余地。先读语言文字,再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语言文字开始,经过抽象,再到具体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如《圆明园鸟瞰图》的出示,我让学生读书后先画一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完成从文字抽象到形象的过程。画出来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际的图片,这是检验自己抽象过程的方式。看了图片后,有的学生会想:“我想的真不错”,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会想:“我画的还差一小点,下回再努点力”。这样,在检验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定意义的自我鼓励。录相《圆明美景》的出示也是这样,在学生神游的基础上,再去亲眼看看,边比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也激起了一种浓浓的自豪感。而录像《圆明园的毁灭》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了“失园之恨”,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想,这样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 引导学生去自己获取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我觉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现代信息氛围,更要让学生进入到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来,即不仅“观之”,而且“动之”。

  在我所用的这个课件中,除了《众星拱月》图外,其余图片资料都是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只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找到的资料远比老师一人找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 教后记

  本堂课,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说,紧扣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情在学习中逐步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如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画一画圆明园布局示意图;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笼罩北京城的还有什么;看完圆明园废墟图片后,想一想,碑一样的石柱上刻着什么……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学我导得过多,限制得过多了,比如我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举一举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相当于教师带学生到果园里摘水果,叫学生们“来,我们一起摘这棵,用这种方法摘”,若能让学生到果园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果树,自由选择摘果子的方法,最终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样,学生会摘得更自由些,更高兴些。可我觉得,自己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9

  一 、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 ),也有( );有( )也有( )。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 )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殿堂 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以上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计,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体会、谈感受、迁移拓展、作业小结,下面对我的六个环节进行简单的概述。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我将引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见过如今圆明园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其中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从而板书今天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解决生字词的环节,我会让大家在读后先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为之后课文的梳理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中都讲了有关圆明园的哪些?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统领全文框架的问题,因为文章比较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两三个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会同时进行板书的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先让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基本都可以找出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所以在这里会问这个问题,是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奠定基础。

  其次,我会接着上面一个问题继续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么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大家阅读2-4自然段,说一说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回答的意识,在这里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来体会以下重点词句的含义:1.“众星拱月” 2.体会“有…也有…有…也有”,3.“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体会“…不但…还…”,“上自…下至…”。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再次,我会按照课文课文的顺序,来进行提问:“这么宏伟,有这么多瑰宝的大园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来体会“凡是、统统、任意”等词。来升华作者对于毁灭圆明园的遗憾和愤慨之情。

  最后,我会问同学们“化为灰烬”在这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而感情?来用一个问题总结这篇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

  第四环节:观看影片、谈感受。我会组织一个影片观看的活动,让大家能够借助多媒体走向150年前的历史,结合当时的环境深刻体会当时侵略者的残暴和祖国的软弱。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所以和大家一起来试着背诵。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根据新课标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查阅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献,下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作业可以激发血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能够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的板书以文章写作的线索和作者所表达大感情来设计,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宏伟建筑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篇12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学习计算机课,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一定的网络浏览和网上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建《圆明园的毁灭》专题站。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初步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找出不懂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活动的空间。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外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汇报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主题

  在预习后,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及课外预习的良好态度。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三大主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

  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探究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如下:

  1.自读赏句法。

  学生打开主页的“课文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全文朗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点击,戴上耳机,反复自读、自听,也可找伙伴互读、互听、赛读,从优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赏图、品词法。

  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圆明园布局”链接,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到圆明三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

  需要探究圆明园景观的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景观”链接,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收藏”链接,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感受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于课文中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介绍的内容已消失,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自读自悟,并以网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去加深认识,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华学生情感

  汇报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或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背诵。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美还远远不止文中所描写的这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学生在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个问题时,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游览圆明园的情境。那就是让孩子们点击“更多风光”或“拓展资料”链接,自由畅游圆明园的其他景点,然后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最喜欢的文字、图片,制成幻灯片,写上解说词,像小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学生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宏伟美丽进行描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对文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

  当学生交流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我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题的探究。

  开展辩论活动,引导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也可以在指定论坛上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开展网上辩论会。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02-07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优选】04-07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4-20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5-20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2-23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3-29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11-21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