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改写篇

2024-10-24 游子吟

  导语:《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游子吟》改写一

  慈母手中钱,游子身上挥。

  临行千叮嘱,意恐又犯规。

  谁言赤子心,何求三春晖。

  游子不知福,有钱任意挥。

  不理家中事,一心争攀比。

  数理化不学,文史地难会。

  何畏新时代,时代出新人。

  新人尤时尚,天下父母苦。

  人生不重来,日子不重活。

  漫漫一人生,短暂一弹指。

  几年几落空,已是白发头。

  悔恨当年勇,忏悔两茫然。

  人生不若短,何来一成就。

  劝导游子心,谨记慎勿忘。

  《游子吟》改写二

  《游子吟》改写“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今中外谁人不知这一经典名言。我又要离开我那年迈的老母亲了,望着那慈祥的老母亲,心中感慨万千,那一次次的科举考试都未能如偿所愿,岁月正如母亲那手中的细针,在她苍老的脸上,又画出了一道道皱纹。明天我又要踏上科举考试之路了,这意味着我又要离开母亲了,母亲手上那游走的针线,一针针扎在我心上。

  借着微微烛光,母亲眼里的不舍和泪水,都深深印在我心,此时的我的心也不禁隐隐作痛。“母亲……我明天又要走了,冬天来了,记得要多穿几件衣服……”话还没说完,老母亲那沙哑的声音先开口了:“我的身体我在家知道保重,你也要注意注意了,盘缠要带够,不要饿着肚子,千万不要遭风寒了,别总是挂念着我,这件衣服我再缝结实些,明年春天回来的.路上,万一天冷又可以加上……”母亲被我打断了,“母亲夜深了,你也早点休息。”

  夜,是那样的宁静,心中充满希望的我,仿佛看到明年凯旋归来的我,在大家的祝福声中与母亲坐上往京城的马车上……母亲的咳嗽声打断了我,她还在烛光下一针一线的缝,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改写三

  改写《游子吟》 辽宁省阜新市新华小学五年二班李乐 各家的灯都吹灭了,小村庄的人们都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可是,从远处隐隐地看到,孟郊家的灯光还在闪烁。原来孟郊要远行,妈妈正在为他做准备。灯光下,孟郊的母亲正在为孟郊忙碌着。母亲为他准备了干粮和水,在拿毛衣时,母亲发现毛衣破了,便回屋拨亮了油灯。

  在灯下,母亲拿起毛衣缝了起来,一针一线缝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那么地密。啊,线断了,母亲又眯着眼睛,纫上针,继续缝。灯光下,母亲那憔悴的脸上,布满了重重的皱纹。这时,母亲心想:“儿子又外出了,不知何时归来,我一定要把衣服缝结实点,让我儿子多穿些时间。”想到这儿,那一针、一线缝得更密了。

  一不小心,针扎到了母亲的手上,母亲呻吟了一声,尽管声很小,但还是惊醒了熟睡的孟郊。孟郊看见母亲还没睡,便走了过去。母亲见孟郊进来,把血往身上一擦。孟郊见了,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热泪盈眶。他心想:“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沐浴之恩,而儿女也报答不了母亲伟大的爱。”

  《游子吟》改写四

  孟郊,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屡次赶考,方中进士。 一次赶考前的夜晚,他和母亲围坐在小炕桌前。昏黄的油灯下,孟郊刻苦读书,母亲在为他缝补衣裳。母亲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正在穿针引线。由于人老眼花,半天也没穿好。孟郊抬起头来,“娘,让我来吧!”“不用,不用,快看你的书。”

  母亲一边说,一边继续穿针引线。忽然,母亲的手指被扎了一下,渗出了鲜血。孟郊夺过母亲手中的针线,一边替她穿好,一边动情地说:“娘,这次去长安,我一定要好好考试,早日考上状元,也好孝敬您老人家。”母亲高兴地说:“好孩子,娘就等着这一天哪!” 孟郊继续埋头读书。娘一边缝补一边说:“孩子,出门在外没人照顾,你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孟郊说:“娘放心吧,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说着,又把油灯拨亮了点儿,朝母亲那边推了推。母亲说:“天冷了,娘给你缝了件新棉衣,来,试试看合不合身。”孟郊穿上棉衣,身上顿时感到暖和了许多。母亲说:“好吧,快脱下来让娘给你把纽扣钉上,明天就可以穿着上路了。”

  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说:“孩子,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哪!”孟郊说:“娘,您也早点睡吧,为了儿子赶考,你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母亲说:“你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娘还要给你再准备准备其他东西。” 孟郊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前,浮现出母亲白天下地劳作,夜晚纺线织布的身影。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消瘦。看着灯下母亲那穿针引线的'瘦弱身影,他翻身起床,提笔写下了那发自内心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此,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游子吟》改写五

  游子吟(扩写)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天空中闪烁着繁星,在墨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寂静。在空旷的静谧中,有一座茅草屋坐落在远离世俗的草野上。茅草屋里闪着昏黄的灯光,桌子上放着一盏灯和一件衣服,年迈的老母亲坐在桌子旁,正拿着一根线,吃力地想把线穿过针眼儿,但她的眼早就花了。许久,她终于将线穿过针眼儿了。她小心翼翼地打了一个结,再拿起衣服仔细地缝了起来,她一针一线地缝,直到黎明将至才缝好。最后,她在衣服上绣了一朵平安花。这时,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门外,一位青年高喊:“娘,我回来了。”

  老母亲连忙赶去开门,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确定来人正是多年不见的儿子时,她顿时老泪纵横。她连忙拿出衣服,给儿子穿上。儿子想推辞,却担心母亲不高兴,只好任由母亲慢慢地为他穿衣服。母亲看着一身新装的儿子,感到很欣慰,她觉得世上再没有哪个男子比此时她的儿子更帅气了。然而,这份快乐的.心情并不能持续太久。儿子的话打破了原有的美好,他说:“娘,我不能再陪您了,一会儿我就要走了。”母亲明白他的意思,可又实在舍不得他。

  儿子要走了,母亲为他准备好了干粮,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母亲又哭了。儿子不敢回头,他怕他一回头,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虽说母亲让他常回家看看,但他明白,这一去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他想好好报答母亲,但他深知他没有这个能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的爱我们永远也还不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永远胜过我们对母亲的爱。但我们仍要努力,努力地去补偿母亲,让母亲劳累的心多出一分欣慰,哪怕是一点……

  • 相关推荐

【《游子吟》改写篇】相关文章:

《游子吟》05-13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篇目:陶渊明《饮酒》11-29

《游子吟》诗意02-21

游子吟古诗04-09

游子吟原文04-19

《游子吟》精选赏析04-16

游子吟教案08-14

《游子吟》赏析08-30

游子吟赏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