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具体是怎样的?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周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故应效法宇宙自然规律而生活,这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提出“生”为“大德”,认为天道的表现即是生生不息,表明其在本体上是极其重视生命的。六十四卦卦象及卦爻辞也是要告诫人们如何趋吉避凶,获得生命的延续和美好,因此《医门棒喝》说:“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周易》的养生思想是很丰富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有重视生命本体的宏观涵摄,又有在伦理意义上对生命大化流行的总体把持;既有对生命调节的理论架构,又有技术层面的养生实践。”本文主要谈谈《周易》的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和预防养生思想。
一、“节饮食”与饮食养生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序卦传》说:“颐者,养也。” “颐”即是颐养、养生之意。《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颐》卦卦辞说:“贞吉。”《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提出饮食养生一定要养正。但是什么才是“正”呢?《说文·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认为要止于一,才算是“正”。我们再看看“一”是什么意思。《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认为“一”是道的化生和表达,是宇宙最高本体的表现。如此说来,“止于一”即是说停止在“道”那里,或者说与“道”保持一致。《说文》还说:“正,是也。”我们再来看看“是”是什么意思。《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是”的本意是“直”的意思,又引申为正确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正”的涵义,即“正”是正确的,是符合于“道”的状态。也就是说凡是符合于“道”的,都可以称为“正”。《周易》提出的“养正则吉”,就是说凡是符合正道的思想和行为,用于养生都是吉祥的'。
饮食养生必须遵守正道,那么这个正道又是什么呢?饮食的正道当然可以有很多种,但《颐》卦认为最重要的正道是“节饮食”。《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节饮食”就是要节制饮食。关于节制,《周易》中还专门有个《节》卦。《杂卦》说:“节,止也。”《节》卦卦象是坎上兑下。《节》之象是这样的:“泽之容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②意思是湖泽能够承装水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往里面注水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否则将溢满而出。其卦辞说:“亨。苦节不可贞。”程颐解释说:“事既有节,则能致亨通,故节有亨义。节贵适中,过则苦矣。节至于苦,岂能常也?不可固守以为常,不可贞也。”就是说,人们做事情,若能保持节制,则可以顺利亨通。但又不能过于节制,过于节制也不合于正道。古人云:“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得不够都不能称为“节”。“节”是一种中庸的状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节饮食”是说人们的饮食既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过度饮食,脾胃乃伤,脏器为消化过量的饮食要不停地工作,消耗大量的血气,有损身体。现代医学指出过度饮食会引发早衰,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肠胃病等,可见过量饮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就应该停止饮食。
另外,“节饮食”对于早中晚三餐还有着不同的规定。我们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对三餐量的这种规定是很有道理的。《周易》讲阴阳和谐,又讲扶阳抑阴,早上七点到九点阳气已经渐盛,且是胃经当令,食物属阴,此时摄取饮食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补足血气,亦是用食物之阴气去平和身体内上升的阳气,保持阴阳和谐。但此时阳气尚不盛壮,故饮食不需多,吃的精致营养即可。到了中午,人的阳气盛壮,故可以吃得多些,品类亦可以丰富一些,以平衡阴阳。而到了晚上,人的阳气渐弱,阴气上升,而饮食又属于阴,若吃得过多,其结果是助长了体内的阴气,导致阴阳失衡。另外,晚上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很好地化解这么多的食物,会导致肠胃过度疲劳,长此以往会使肠胃功能减弱,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疾病丛生。更有,晚餐饮食过度,晚上人就容易兴奋,胃不和则卧不安,难以入睡,更进一步耗杀阳气。故晚上一定要少吃,晚餐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些易于消化的粥类、素菜等。
总之,《颐》卦饮食养生最核心的原则是节制饮食。人们应该加强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适量饮食,这样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二、“同气相求”与同类相补养生
《易传》在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时,有这样一段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指出“同声”、“同气”相互感应的道理,即同类的事物会互相吸引,能够引起共鸣。这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即是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补益,民间说的“吃啥补啥”,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相补的思想在日常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栾加芹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易经养生说明书》就集中介绍了同类相补的养生法。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先天体质,按照八卦可以分为乾人、坤人、震人、巽人、坎人、离人、艮人、兑人。每种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卦象找到相应的补益食物、药品等。作者说:“天地之间,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感应,并且在危难的时候为对方伸出援手。”④又说:“只要知道了我们自身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卦象,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牢牢记住《易经》中‘同气相求’这一不变真理,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有意识地选用自然界中那些同卦象的食物、保健药物、运动方式和经络穴位,从而为自己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同时体会到养生防老的大喜悦。”⑤作者可谓深谙易理,《周易》八卦即是取象比类的结果,把同一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取成相应的“象”。比如《乾》为健,但凡属性为健一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乾》。《说卦》云:“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这些事物尽管外形不同,但都有健之性,故从性质上取象,这些事物都归于《乾》。《周易》提出同气相求的道理,即启示我们可以取同一类的卦象事物(如饮食、运动等)来补益我们的身体。结合栾加芹的论述,我们可以提炼出同类相补养生的几个原则。
【《周易》养生思想】相关文章:
《周易》上经(乾)的语文语言文学诗经鉴赏04-27
九大养生误区04-24
白居易与其眼疾诗养生故事12-25
夏季养生三字经07-03
古人陆游养生长寿经07-03
陆游是怎样长寿养生的12-26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05-06
柳宗元的德育思想03-13
林清玄思想感悟散文10-14
梁实秋的文学思想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