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难

2020-11-24 易经

  《易经》中有十二辟卦,揭示了一天十二时辰中,人体十二官阴阳消长的运行规律,也可以对应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

  为什么中国古代说“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医,不知易者不足以带兵,不知易者不足以为政”。

  《易经》是最质朴而不玄虚的经典

  2008年12月,刘力红老师让我去桂林封闭学习15天。事前我完全不了解学习内容,只是出于对刘老师的信任,他说好,那我跟进学习就是了。就是在那次学习过程中,我有了好像和学习内容无关的重要收获,人生第一次悟到:原来儒释道各家学说是一体的,进而知道,原来《易经》阐述的内容是“活的”,是“立体的”,是“道不远人”的。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显然比孔夫子幸运,在三十多岁时就接触到《易经》。可是,孔夫子学《易经》勤奋到“韦编三绝”,把穿木简的牛皮绳翻断了三次,而我学《易经》懒惰到“三年一望”,偶尔想起来才翻一下,所以始终不得真髓。即使如此,也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敬畏有加了。

  《易经》起源于伏羲画卦,距今至少6400年了,所以常见“7000年左右”的说法。神农时期的《易经》叫“连山易”,艮卦开始;黄帝时期的《易经》叫“归藏易”,坤卦开始;文王以来的《易经》叫“周易”,乾卦开始。《易经》这种变化正说明了“易”的道理:变易,世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易经》揭示的就是变化的道理和规律。

  除了“变易”,还有“简易”,就是大道至简的意思。泰戈尔在一本诗集中写道:“在生命里,一化万象;在死亡里,万象归一。”世间的所有现象称为“万象”,如果不掌握其内在的奥妙和规律,就会看得眼花缭乱莫名其妙。伏羲的伟大贡献就是把万象的规律揭示出来,简化为八种,称为“卦象”。卦者,挂也,挂在天地宇宙中的现象,相当于现代科学所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八种卦象的推演,可以揭示世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每一卦象都包含阴阳两种基本因素,有形质的为“阴”,看得见;没有形质的为“阳”,看不见,阴阳运转就是“道”的显化,就如孔子在《易传》中揭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上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说明万事万物离不开“道”,离不开阴阳转化的规律,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古代说的“万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切事物”。现代物理学揭示物质原子的结构,仿佛有着“广阔的空间”,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之间似乎就是“充气以为和”,使人不能不猜想:当现代物理学达到“极致”境界,会不会发现原来中国的经典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不管怎么说,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经典,其实早就对自然物理世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只不过由于所使用的语言不是“科学语言”,其智慧的“科研成果”不被广泛认识和了解。

  《易经》是贯通天地人变化规律的经典

  既然“道生一乃至万物”,那么《易经》所揭示的“道的规律”就贯通地适用于“天地人”。天地物理世界先不谈,以人举例,有形的身体为“阴”,生命的能量为“阳”;肌肉为“阴”,肌肉里蕴涵的`能量为“阳”;五脏实心不中空为“阴”,六腑虚空为“阳”,依靠呼吸运转阴阳,一团和气,则健康无病。如果一个人面色阴沉,心理阴暗,行为阴邪,则与天地之间阴气感应,由“阴虚”导致“阳虚”,由“阳虚”导致“阴实”,死路一条。简单地说,“阴虚”就是形体和器官过劳,形容枯槁,瘦弱无光;“阳虚”就是生命的能量下降,吃不下,睡不着,行无力;“阴实”就是形象上长东西了,发生“器质性病变”,就是肿瘤,“无中生有”地长出“病”来。相反,一个人如果面色和善,心理阳光,行为举止光明正大,则与天地之间阳气感应,五行顺转,和气致祥,如《黄帝内经》所言,“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阳气充满,内心祥和,是不会得“阴实”病的。例如,谁听说过心脏癌?谁听过小肠癌?心和小肠阴阳表里,五行属火,火代表生命的能量,温化一切,所以不长阴性的肿瘤。由此可知,保护和扶助生命的阳火能量,是世界上预防癌症的唯一方法。

  青少年为什么很少有长肿瘤的?因为年轻人火力旺盛。为什么当今时代得肿瘤的年龄越来越小?因为青年人“吃冷饮、熬夜场、黑白颠倒、任性发脾气”的生活习惯杀伐生命阳气太剧烈,使身体状态迅速地由阳虚导致阴实,几乎没有例外。所以,《易经》的道理质朴而不玄虚;学习《易经》,明白阴阳之道,对于青年朋友来说,是“一生之计在于学《易》早”,就是“自知者明”,就是“爱国”,就是“敬业”,就是“文明”,就是“自由”,就是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就是为国家负责。

  推而广之,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说“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医,不知易者不足以带兵,不知易者不足以为政”。我就是悟到卦象在身上,才明白“天人合一”观念的。《论语为政》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阐述,道破了“天人合一”世界观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天人合一”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版本的广义相对论:人这种“物质”,决定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决定了自己的世界。

  《易经》是为我们趋吉避凶的经典

  自古常说“《易》为君子谋”,谋什么呢?谋“趋吉避凶”。怎么谋呢?明白天地和人体运行这个“道”的规律就差不多能做到了。如果人了解自己不难,则《易经》不难。如果人了解自己很难,则《易经》很难。“明”是“一日一月”,代表“一阴一阳”,真正了解自己,就是“明道”,人的身体就是道的显示器,顺道而康而健,悖道而衰而亡。组织、民族乃至国家,莫不如此。西方亦有箴言:“了解你自己。”说明了解自己不那么容易,而《易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其揭示的内容,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能够掌握这个精神,就可以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与道相合,趋吉避凶。

  《易经》中有十二辟卦,揭示了一天十二时辰中,人体十二官阴阳消长的运行规律,也可以对应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具体是:子时(夜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对应复卦,对应器官为胆;丑时(一点到三点)对应临卦,对应器官为肝;寅时(三点到五点)对应泰卦,对应器官为肺;卯时(五点到七点)对应大壮卦,对应器官为大肠;辰时(七点到九点)对应卦,对应器官为胃;巳时(九点到十一点)对应乾卦,对应器官为脾。到此时,由子时的一阳来复,到巳时的六爻皆阳,阳气生发达到顶点,阳极阴生,所以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对应卦,对应器官为心;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对应卦,对应器官为小肠;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对应否卦,对应器官为膀胱;酉时(晚五点到七点)对应观卦,对应器官为肾;戌时(晚七点到九点)对应剥卦,对应器官为心包;亥时(晚九点到十一点)对应坤卦,对应器官为三焦,此时卦象纯阴,接下来阴极阳生,周而复始。天地一年之内的春夏秋冬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变换,也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知道“天人合一”是朴素的物理事实,才会知道如何顺应四时变换,免于病患灾祸。例如,如果一个人长年后半夜一点醒来,三点之后才能入睡,超过一年的时间,那么根据十二辟卦对应的时间与器官,几乎可以断定这个人的肝脏出了类似肿瘤这样的问题。其他可以依此类推。

  以孔夫子的天纵英才,仍然后悔读《易经》太晚了,我们做后辈学生的中国青年,是不是可以听一句老人言,避免吃亏在眼前?

【《易经》不难】相关文章:

易经讲座(一)何谓易经11-13

易经讲解:《易经》的数10-16

易经的奥秘:易经与家庭11-21

易经入门:学习易经的顺序10-13

易经卦象06-09

易经杂说06-03

易经介绍05-29

感悟《易经》11-27

浅析《易经》11-27

易经第五十卦:《鼎卦》 易经第五十一卦:《震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