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实际上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阴阻造化,契宇宙之玄机、操性命之柄,与宇宙同体修复自然的哲理。
秦统一六国之后,推行文化禁抑政策,秦始皇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除秦国以外其它国家的史书,《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唯留存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此后,又有大批儒生遭到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受到一次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惟独《周易》作为占筮之书而得以保留。现在看来,秦始皇不焚《周易》,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正逐渐演变成为一部蕴藏着深邃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理论的文化典籍,人文化、哲理化也由此成为易学发展的主流,但《周易》以其人文理性与宗教巫术奇妙结合的特点,在历朝历代一直发挥着占筮吉凶、预测未来的功能。因此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但强调“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在这里,《周易》以及其他卜筮之书确实得到了一种特别关照和特殊保护。
同时,秦始皇的许多社会政治思想和措施往往是通过对《周易》的直接取鉴表现出来的。秦始皇以“皇帝”为号,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件大事又与秦始皇对《周易》的取鉴存在某种关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倌、冯劫、李斯等大臣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于是他们建议秦始皇号为“泰皇”。秦始皇决定“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这里的“泰皇”就是“泰一”,也就是“太一”,也就是《易传》的“太极”。以此,秦始皇本人将皇帝之义与《周易》之旨挂上了钩。
秦始皇确定“度以六为名”,也反映出《周易》的深刻影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关于此事的来源,或以为与秦始皇尚水德有关。秦人祖颛顼高阳氏,颛顼被称为北方之帝或黑帝,北方属水,属阴,而上、下、东、西、南、北“六合”按数字排列,其数为六。此论可备一说。笔者认为,这其中也有受《周易》启示的因素。《周易》以“六”作为阴爻的代表,与水、与阴皆可联系起来,必为秦始皇所重。其二,《易》卦六爻乃象征天地人及其统一,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含义。《乾卦·彖传》讲:“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处“六位”既是指六爻之位,也是指上下四方之位,与“六合”之意相合,自然令秦始皇很感兴趣。
在人生观方面,《易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及时立功的人生理想观一经推出,便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秦始皇的人生理想、人格风范于此也多有取资。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壮举,反映出的就是这种刚健雄毅、奋励威猛的精神。
由此可见,作为卜筮之书的.《周易》,秦始皇本人对此亦深信不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因为《周易》的宇宙观等思想内涵和整体思维方式合于秦始皇的思想性格与政治需要。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众多学派都将《周易》作为护身符,将易学当作避风港和借以表达自己思想主张的工具,易学几乎成为显学,其包容性、超越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并从此开始了一个以易学为中心而综合、融通、发展诸子百家之学的新时代。
历代的许多帝王往往将《周易》视为“圣帝明王致太平法”。如清朝康熙帝对《周易》精深宏富的哲理甚为青睐,乾隆帝更是对易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留下了大量与易学有关的文字,他甚至还对《周易》的一些字句作了精到的训诂,其考据水准不亚于当时的考据学家。
【秦始皇与《周易》】相关文章:
《周易》与《乐记》05-12
象棋与《周易》02-19
《周易》与汉赋关系05-15
《周易》与武术文化05-08
《周易》与股市预测12-01
《周易》的体悟与认识05-20
地球的运动与《周易》12-01
《周易》与汉赋的关系04-02
苏轼与《周易》阴阳观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