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贵妃死里逃生到日本的历史真相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谜团起因
《旧唐书》记载禁军威逼,玄宗无奈,只得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梨树之下。不管怎么说吧,最早的正史都记载杨贵妃的生命终点在马嵬驿。到了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同样记载。最早说杨贵妃可能没有死在马嵬驿的文献,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为人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而进一步强化这种想象的则是《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想要改葬杨贵妃。“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献,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妃於别殿,朝夕往,必为鲠欷。”。对比一下《旧唐书》的相关记载是“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就是说《旧唐书》明确说尸首还在,只是“肌肤已坏”。而《新唐书》则含糊其辞,没说尸体在不在,只说“香囊犹在”。
谜团的进一步强化则来自近代。1936年,一位日本少女向电视观众展示了他们家族的古代族谱等文献,坚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引起轰动。当地传说,当年在马嵬驿,陈玄礼怜惜贵妃的美貌,故与高力士合谋以一侍女代死。而杨贵妃则被护送送今日上海附近出海东渡日本,到达油谷町天津。在当地甚至还有据称是杨贵妃的坟墓保存。国学大师俞平伯先生,赞同这种说法。而在2005年,日本著名影星三口百惠公然宣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则把这个谜团推向高潮。我们尝试来揭开这个谜团。
杨贵妃其人
新旧唐书都记载,杨玉环祖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长于蜀郡(今四川成都)。 “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可见杨玉环不仅姿色绝代,而且绝顶聪明,善解人意,通晓歌舞音律。不仅是一个大美女,还是一个大才女。更重要的是情商非常高。这一点从其受宠幸的时间可以得到明证。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由寿王妃的身份杨玉环被敕出家为女道士,号太真。这时,实际上玄宗已经强烈地被她吸引。以至于做出有违人伦之事,抢自己的儿子的老婆。为了掩人耳目,命其出家。其理论是出家后再还俗就是换了一个人,就不是自己的儿媳妇了,这当然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地位实同皇后。直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马嵬驿之变,杨贵妃三十八岁。前后算来杨玉环独获玄宗宠幸至少15年以上。平民百姓尚有“七年之痒”,何况后宫粉黛三千的帝王。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难怪后人都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事迹都当成千古爱情美谈,而不是仅仅帝王出于对美女的荷尔蒙性爱好。这也是为什么杨贵妃的魅力可以倾倒千古众生,令后人向往。
杨贵妃不但漂亮、聪明、有才,情商高。心地也是比较善良的,人缘好。史书上找不到任何关于杨贵妃了劣迹。虽然让“后宫粉黛无颜色”,但似乎并没有招来太多的嫉妒与怨恨。虽然正直其受宠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惊天浩劫,但不管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代学者,都没有把责任往她身上推。杨贵妃也没有背上妲己、褒姒这样红颜祸水的罪名。就是在马嵬驿士兵哗变,要求杀杨贵妃,也不是因为他们恨贵妃。《资治通鉴》借高力士的嘴说出缘由“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就是说贵妃确实没什么罪,但是现在士兵哗变把他堂哥杨国忠杀了,那么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哪天想给他哥哥报仇怎么办?这样士兵能心安吗?
综上所述,杨贵妃是怎样一个人呢?绝色容颜、又绝顶聪明。智商情商都很高,心地善良人缘好。这样的人真是千古传奇啊。
谜团破解
在破解谜团之前,我们先把记载杨贵妃事迹的这些史料按时间排排序。
最早的要算白居易的《长恨歌》。但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也就是马嵬驿之变近二十年后,白居易才出生。所以其对杨贵妃的记载也来自于前人的记载、传说、或者自己的想象。
《唐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汉族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其时代略晚于白居易。
从疑团起因看,主要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新唐书》里“香囊犹在”的模糊记载。但如果通读《长恨歌》全文,前面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还有后文“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可见白居易的长恨歌并没有说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且明确说已经死了。至于“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是因为尸解(道家的一种说法)而去,羽化登仙了。《新唐书》成书晚于《旧唐书》和《长恨歌》,由于受到二者的影响,欧阳修等人没有办法确定到底改葬时尸体还在不在,所以对这一点进行了回避,只写“香囊犹在”。但《新唐书》对杨贵妃缢死于马嵬坡也是明确记载的。同时代的资治通鉴也作了旁证。说明直到宋代,人们对杨贵妃死于马嵬驿都没有异议。
所以真正的谜团不是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是死后尸体去了哪里?这个疑问《唐国史补》的一个记载可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意思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的一座佛堂梨树下,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导致一位老太婆借此大发其财。可见当时杨贵妃的魅力是当代任何女明星都无法比拟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尸体真的不见了,可能是被人挖出来了。其目的可能是爱慕、可能是同情、也可能只是想发财。
至于东渡日本的说法。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是要求杀贵妃,但是迫于士兵的压力,不是自己本意。而高力士平日和杨贵妃相处很好,更是有可能出手相救的。所以他们救贵妃,主观上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谁不知道贵妃是玄宗的心头肉,现在要杀贵妃,禁军上下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非杀不可。当时的情形,皇帝都要自保,何况是高力士、陈玄礼呢?所以他们冒险的可能不大,禁军也不能轻易被蒙骗。史书明确记载,贵妃死后,禁军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核验。而且,陈玄礼如果要保全贵妃,那么将其带到一个私密的地方隐居起来即可,何必要东渡日本呢?以当时的形式,就近藏匿,比远远跑到上海安全得多。而且当时的交通条件,东渡日本就和判死刑差不多。高僧鉴真东渡,九死一生,大家都知道。有组织的官方渡海尚且如此,何况是匆匆忙忙的逃难呢?所以贵妃选择东渡日本的可能非常小,几乎没可能。
那么怎么理解1936年那个日本少女出示的家谱和三口百惠的声明呢?家谱肯定是不靠谱的,如果属实,一定会成为重要的史料保存至今,但是在今天并没有这样的记载。置于三口百惠的声明,据说三口家族本姓杨,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一个名叫溪头杨的村庄,而这个村庄正是山口百惠祖宗的发源地。三口百惠可能是据此说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但也没有证据说是直系后代,只是我们常说的“500年前是一家”,本家而已。
至此,我们的结论是,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驿,死后尸体有可能被盗。东渡日本不太可能,除非三口百惠拿出了直接的证据。
- 相关推荐
【杨贵妃死里逃生到日本的历史真相】相关文章:
解开杨贵妃惨死马嵬坡真相07-26
历史上的杨贵妃06-08
历史上的杨贵妃介绍08-03
历史上的杨贵妃简介08-02
杨贵妃的下落05-14
杨贵妃的死因05-14
杨贵妃的出身10-11
杨贵妃的下落之谜05-14
杨贵妃的情敌梅妃06-22
杨贵妃的荔枝之谜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