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力士可谓是冤家一对,只能说是志不合不相为谋,性格不合也只能不欢而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力士为何要劝明皇赐死杨玉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力士,本姓为冯,年幼入宫,因为其聪慧,深的武则天赏识。但是后来犯了错,被武则天赶出宫,之后被高延福收养为养子,改名高力士。一年之后,又受召回到宫中,隶属于司宫台。
据可靠记载高力士幼年家境突变,小小年纪便饱受生活的艰辛,武则天对此了解之后,便有意栽培他。但是有一次犯错之后便被武则天赶出了宫。之后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之后又被武则天重新召回进宫了。
高力士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臣,虽然他是一个宦官,但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娶了妻子的宦官,即使是宦官也会有感情的。据传高力士的妻子是他幼年流浪时认识的,即使高力士是宦官,他的妻子也义无反顾的嫁进门。这与之后一些朝代那些三妻四妾的宦官不同,没有争名夺利,这恐怕算是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了。
相传李白进宫担任虚职,得意不知轻重,曾叫高力士为其脱靴。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但是恐怕很少有人能知道高力士也是善作诗者。
高力士与李隆基,在我们看来,是上下主仆的关系,但是,在唐朝末期,高力士被流放,之后得知李隆基驾崩时,便吐血而亡。李隆基死前曾下过遗诏,只允许高力士一人陪葬。这份遗诏,可以看出,李隆基即使为君王,但是在他死前最相信的还是他的兄弟,高力士。
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
高力士是唐玄宗的一代宠臣,而杨玉环也是唐玄宗的一代宠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背后,有一位默默牵线的媒人,他就是高力士,身世奇特的一位宦官,却为了明皇,至忠,至尊。他为明皇默默奉献直至死亡。他一生忠诚至极。他为明皇想方设法的,接回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玉环,接着他也在马嵬坡前,为保玄宗,将贵妃处死。为保全明皇,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想来高力士也是不容易的,当年,为解明皇心病,把贵妃接进宫来,而如今,却又要为了保全明皇的性命,将明皇心爱之人处死,而那高力士却又是极为忠贞之人,这样的人,自然是不忍的,且高力士作为他们的媒人,自然与贵妃的交情也是不一般的了。
这样的一代宠臣,与一代宠妃,无论怎样也都是关系甚大的。当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的时候,他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为了保全明皇,他终究还是说服了明皇。那一幕幕的声泪俱下,一场场的生离死别,是由那媒人,亲手断开。这样的伤痛,让三人怎么承受。想来当初,若不相识,如今怎会如此之痛呢!可是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这样的三人,自然,就该生离死别吗?
高力士,忍痛劝说明皇处死贵妃,是自己对这对天作之合的心疼,也是帝王间,没有单纯之爱的痛恨。那劝说时的痛与泪,是注定的,也是高力士最忠心的见证。
高力士和杨贵妃
说起高力士和杨贵妃,你心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是一代宠妃和一朝奸臣?或者还有野史中所说的,这两人之间,在唐皇眼前,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情?依我看,这倒不必然。
众所周知的,高力士是个太监,我相信太真娘娘眼光再低也不会这样委屈自己吧!想想那“红尘一骑妃子笑”,对食物要求都这么高,何况是男人呢!而高力士,虽然是个权利极大的太监,手都能伸到朝堂上,但是对于皇帝的妃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两人之间,更有可能是利益关系。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贵为贵妃,另一个又为宦官之首,不合作一下,达到两者之间利益的最大化,也就太过意不去了,况且,杨贵妃深居皇宫,自然需要一些消息来源,无论是关于唐明皇还是整个杨氏家族,都是有必要的。
但历史不乏巧合,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明皇忍痛处死杨贵妃,却派了高力士前去下令,这种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就是不知昔日同伴今日却一个成了另一个的死神,双方心中作何感想了。
不过后来杨贵妃去向成谜,千古未知,倒也成了一则佳话,否则,又怎么会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无数人各种各样的遐想呢?想必和高力士的执令也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吧。一方面高力士极了解明皇心思,另一方面两人也是故人,手下留情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高力士是太监吗
高力士可以说是盛唐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这一生服侍了两位皇帝,而这两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高力士一直以来都是史学家追逐的一个焦点,不过现在有人质疑说高力士是太监吗。这个答案其实是肯定的,因为高力士的职业就是一名宦官,如果不是太监的话,他是不可能进入宫廷内部的。
之所以后世有专家质疑高力士是太监吗,可能是因为高力士的外形非常俊朗阳刚,一点儿都不像太监,有史书中记载他身长6尺多,换算成现在也就是1米7,这个身高在古代算是很高大伟岸的了,不过就算外形多么阳刚,高力士被净身过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在唐代每一位进入宫廷内部服侍的宦官都有专门的登记。
高力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最忠心耿耿的一个宦官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宫廷政变都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宦官发动的,但是高力士一生中对唐玄宗不离不弃,即使在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危及唐玄宗生命的时候,他依然尽心竭力的服侍皇帝,所以高力士这个人物在后代的评价很高。
其实后代的人质疑高力士是太监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高力士曾经娶妻,太监是不可以娶妻生子的,但是高力士在开元初年时娶了一个颇有姿色的女人为妻,他这一生中也只有这一个妻子,相传他和他的妻子很恩爱,但是他娶妻是经过唐玄宗允许的,可能两人也并未有夫妻之实。
高力士介绍
高力士(690762),千古贤宦第一人,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
圣历初(698年),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
景龙中(708年),临淄王引为知己,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
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协助玄宗又发动一次宫廷政变平乱,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
开元初(714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玄宗宠信宦官,尤以力士为心腹。而考古发掘证实高力士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侍奉玄宗,深受信任,掌握大权,并不是凭着一味的逢迎和巴结。而是虽身为宦官,却能在关键时刻对起到政治上的有力帮助和情感上的倾心关怀。 高力士虽为阉人,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确实颇有大将之风。自此,力士权倾朝野,据《唐故开封仪同三司兼内侍兼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高公神道碑并序》记叙:由于唐玄宗恩遇特崇,功卿宰臣,因以决事,但高力士则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进)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这一段话对高力士的评价虽有过誉之词,但记述也清楚地说明玄宗对高力士非常器重,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很尊重他的意见,力士因之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提议。
天宝初(742年),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陷两京,力士兵随玄宗入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力劝玄宗而缢杀之。(一说设计帮助贵妃逃亡海外)至成都后,力士因有功受封齐国公。
天宝十五年(756年)肃宗称帝,改为至德元年。后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
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诬流放巫州。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驾崩,力士面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代宗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杨贵妃不喜欢李白是因为高力士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
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现的机会,李白也不会错过。
不过,李白清高的毛病又犯了,他写诗的时候,非得要宰相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吗,那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脱靴之事,对李白是怀恨在心。之后,他各种寻找机会,只为惩治李白。
在《清平调》三首中,李白将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如同仙女下凡。杨玉环本人,自然是非常喜欢的,也经常吟诵,觉得写得很好。在诗中还提及赵飞燕,那意思很明显,就是将杨玉环与赵飞燕相比较。这样的写法,并无恶意,反而充满了奉承,但是高力士,却抓住了报复的契机。
有一次,高力士一听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恨死李白了。”杨贵妃一听大为不解,高力士立马跟着说:“难道您没看到他把你比作赵飞燕了吗?赵飞燕是什么人,怎么能跟娘娘比呢,这分明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啊!”
当时的杨玉环,已经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他最担心的,还是地位不稳,害怕被人说淫乱,结果高力士这么一解读,李白赞美的诗歌便成了嘲讽了。杨玉环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文化,高力士这么一说,便开始反感和憎恨李白了。
后来,唐玄宗几次欲提拔李白,都被杨玉环阻止了,最终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这对想进入政治舞台的李白来说,仕途无疑是失败的。此后的日子,李白只能借酒浇愁,赋诗抒怀,浪迹江湖。
本来,杨贵妃是很欣赏李白的,尤其是他写诗赞美自己之后。遗憾的是,清高的李白不懂人心,结果得罪了高力士,自然也被人算计了,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仕途失败”的结局。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从李白让高力士脱靴开始,剧本的结果已经写好,差的,只是台词与细节罢了。
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荐杨玉环是为何
高力士推荐杨玉环的动机我想主要有两个。首先,杨玉环的美貌和才华足以替代武惠妃。高力士懂唐玄宗,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哪个皇帝不爱美女呢?唐玄宗也不例外,他的王皇后、武惠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都是美女。杨玉环的美貌自不待言,所谓四大美女之一不是浪得虚名。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从成都返回长安,半路上专门派人去马嵬驿寻找杨贵妃的尸骸,结果只有一堆枯骨和一个香囊。《新唐书》记载说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命令画工画了一幅杨贵妃像,挂起来日夜对画缅怀思念。唐玄宗曾写过一篇《王文郁画贵妃像赞》,看来这幅画就是王文郁画的杨贵妃像,唐玄宗在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忆昔宫中,尔颜类玉。”说杨贵妃长得像玉一样温润美丽。《旧唐书》也说她“姿色冠代”,意思是在当时无人可比。
而且杨贵妃的美还很符合唐朝的审美观——以胖为美。唐代文化的特点是气魄大,城市大,建筑大,连人也“大”。其实这是北朝遗风,北朝游牧民族文化崇尚健壮、肥白。今人对“肥”字特别忌讳,但那时可不这样,肥白意味着美,所以您翻开那时的史书,经常会看到用“腰带十围”来形容人长得好看。唐代也是一样,女性以肥白为美。香港范家伟先生专门研究过古人身体观,他搜集了大量史料,得出结论:“唐代女性以肥白为美的形体审美特征,女性肥白是健康和生育能力强盛的象征。”(《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身体观与妇人病》)也就是说那时人认为胖美女生育能力强。还有一点,唐代以胖为美,并不意味着那时都是胖人,相反,正因为那时候营养水平和今天没法比,胖人数量一定不多,所以才以胖为美。任何时代,稀缺的才是美的,遍地都是的就不算美。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唐代留下来的壁画、陶俑中胖的也有,瘦的也有。艺术本来就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想的女性是胖的,写实的女性则是胖瘦均有。
当然,唐代以胖为美也有一个发展历程。唐前期还是一般的胖,身体相较之下纤细一些,脸比较胖圆,但越往后越崇尚胖,晚唐时期基本到了痴肥的地步。而开元、天宝年间呢,正是中间阶段,崇尚的是丰满,杨玉环刚好代表了这种风尚。《长恨传》里这样形容其体态:“纤秾中度。”意思是胖瘦中等,不胖不瘦。《开元天宝遗事》也说她“素有肉体”,也就是说她有肉,不瘦。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报道,1944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去四川大学做客座教授,在讲授胡汉交融问题时,有一位同学好奇地问杨贵妃体重若干。陈先生顺口回答:“135磅。”(约合61.5公斤)当然,我们不知陈氏所据为何,估计只是一个揣测而已。不过杨贵妃可能只是丰满而已,否则若为雍肥,其舞姿大概不会那么曼妙了。除了美貌之外,高力士还考虑到杨玉环音律舞蹈方面的才华。唐玄宗是风流倜傥之人,而且酷爱音律,他会演奏各种乐器,也会作曲。
根据唐杨臣源《吹笛记》记载,唐玄宗平时龙袍内都怀揣玉笛,经常手隔衣服摁玉笛的孔眼,外人看起来觉得唐玄宗似乎坐立不安,实际上那是在默念复习曲子呢。他还爱打羯鼓。羯鼓是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鼓槌击打,据说唐玄宗练习时打坏的鼓槌可以装几大柜子。唐玄宗还对音乐教育做出过巨大贡献。他设置了梨园,选了三百弟子,亲自教习音律。据说这三百人一起演奏,谁若弹奏有误,就能立即被唐玄宗发觉,这简直可以和三国周瑜的“曲有误,周郎顾”相媲美了。所以后来戏曲界将唐玄宗奉为行业之神。梨园造就了一大批音乐家,比如宋龙衮《江南野史》记载有位姓尹的女子嗓门了得,有一次与女伴在重阳节登上终南山,尹氏张嘴唱歌,“声逗数十里”,号称“尹氏之歌闻于长安”,所以被选拔入宫成为“唱歌供奉”,因祖籍永新被称为“尹永新”。唐玄宗每次宴会,假如众人喧闹,则命尹永新大喝一声,必鸦雀无声。再比如李龟年、黄旛绰等,都是当时梨园培养的鼎鼎有名的音乐家或表演家。唐朝的音乐在唐玄宗时迎来了繁荣大发展。
所以说,高力士明白,要想给唐玄宗选妃子,精通音律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要善于跳舞,当年武惠妃就是以舞姿迷住唐玄宗的。杨玉环毫无疑问符合这一要求,她不仅精通音律,而且尤其擅长舞蹈。在唐朝历史上,杨玉环假如不是一个贵妃,恐怕也会以女性舞蹈家的身份留诸史册。杨玉环入宫前大概就接受过良好的音乐舞蹈训练,后来当了贵妃,她又以跳《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而著称。以上是高力士推荐杨玉环的第一个动机——看重杨玉环的美貌和才华。其次,高力士推荐杨玉环还有政治考量。
皇室婚姻,才貌从来都是其次,政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高力士推荐人选也不可能脱离政治因素。我认为两个原因促使他觉得杨玉环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人。第一,单纯。杨玉环性格单纯,在当时是典型的小女人,无野心,无政治欲望。其实一个人是否有政治欲望与其性格密切相关,了解了性格,便能对其政治欲望有大概的了解,因此杨玉环还未进宫高力士就能知道她的单纯。这一点很重要,唐玄宗一生最怕女人干政,前期就不断和女性政治集团展开斗争,掌握大权后又废掉了那个希望自己成为武则天第二的王皇后,后来的武惠妃,又是因为干政把自己吓死了。所以高力士明白,必须找一个无野心、单纯的女子,皇帝才能放心。第二,家族符合要求。唐代婚姻,尤其是皇室、贵族婚姻,非常重视门第。武则天当年想当皇后,遭到众臣激烈反对,理由之一就是嫌其门第低。杨玉环的生父是杨玄琰,本身官职不高,而且很早就去世了,但其先祖是弘农杨氏,所以杨玉环也算是有门第之人。另外,这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高力士,他与武则天一派关系密切。陈寅恪先生指出,高力士身份特殊,一方面,他是唐玄宗最信赖的人,另一方面,他从小就和武家关系紧密。而杨贵妃呢?她出身弘农杨氏,与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同族,可以被看作武家大集团出身。高力士之所以推荐杨玉环,一则当然是因为杨氏美貌,可以抚平唐玄宗的伤痛,二则是因为可以巩固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这是一个靠婚姻维系在一起的利益集团,也正是这个原因,陈先生说:“世人往往以贵妃之色艺为当时大唐帝国数千万女性之冠,鄙意尚有疑问,但其为此集团中色艺无双之人,则可断言,盖力士搜拔之范围原有限制……”(《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他的意思是杨贵妃固然美貌,但她只是这个集团内最美貌者,不见得是整个唐王朝最美丽的女子。
于是在高力士的运作之下,唐玄宗在华清宫接见了杨玉环,要看看这个女子真实面貌如何。按说,杨玉环嫁给李瑁是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而此时是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既然杨玉环当唐玄宗儿媳已经五年了,他怎么会不知道杨玉环长什么样子呢?的确有这个可能性。首先,就礼法而言,皇子纳妃,皇帝不一定要到场,也就是说唐玄宗在李瑁大婚各个环节中可能都未参与。其次,每逢元日拜贺等节日活动,杨玉环可能随丈夫进宫见过唐玄宗,但那是集体活动,而且是大场合,大殿之上,唐玄宗即便见过杨玉环也是匆匆一面,且有可能是远距离。所以要想深入了解某人,尤其要了解其为人、性格,必须要单独安排见面。唐玄宗一生心思缜密,不会贸然接受一个不知底细、不知其秉性的女性。
《长恨传》记载说唐玄宗看到杨玉环如此美貌,龙心大悦,还特地令人奏起《霓裳羽衣曲》,这大概带点考试的意味在里面,因为唐玄宗很看重女性的舞蹈才华嘛。此情此景之下,估计杨玉环也一定少不了翩翩起舞吧。这个曲子配上舞蹈,据说飘飘然有仙气。这一年唐玄宗五十六岁,杨玉环二十二岁,二人年龄差距很大。唐玄宗对杨玉环可谓一见倾心,还赠送首饰作为定情物。至于杨玉环的心理,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想必她刚接到赴华清宫的.谕旨之时一定十分震惊,心情估计也是很复杂的——皇帝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自己正风华正茂,而且和丈夫年龄相仿,更何况她和皇帝还有那一层众所周知的关系,所以她当时的顾虑应该是很多的。但是唐玄宗多才多艺,性格外向活泼,很有生活情趣,一句话,有女人缘,更何况皇帝的命令无人敢违抗,必须接受。所以此次见面,杨玉环的心情大概是惶恐、不得不接受,再加一点点憧憬吧。
唐玄宗决心要将杨玉环纳入宫中。当然,最大的障碍就是寿王李瑁。对于李瑁来说,这几年的重磅打击可谓接二连三。首先是母亲武惠妃去世,然后是母亲和自己所希冀的太子之位被李亨半路夺走,现在自己的王妃眼看又保不住。李瑁性格温厚,不是那种咄咄逼人之人,也懂得保护自己。父亲和母亲都很强势,现在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又对诸位皇子充满戒心,三位皇子之死可谓殷鉴不远,假如有所反抗,父亲一定会认为自己是对没当上太子不满而借此发难。所以对于李瑁来说,他只有默默地接受。李瑁后来的生活可谓小心翼翼,波澜不惊,于唐代宗时期得以寿终正寝。唐玄宗为了掩人耳目,让杨玉环以为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追福为理由出家为女道士。时间大约是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年初。《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很多史料都是这么记载的。唯独《旧唐书》不一样,它说:“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它对杨玉环曾是寿王妃一事避而不谈;第二,它强调杨玉环见唐玄宗时已经是女道士。这就与其他史料不符,原因何在?
《旧唐书》是五代时写成,人们批评它说文笔不好,史料拣选不精,行文中甚至出现把唐朝皇帝叫作“今上”的情况,也就是说写的时候比较粗糙,大段摘抄唐代史料原文,没有加以仔细的选择。但是这个缺点同时也是优点,因为它能保留很多唐代史料的原貌。我认为上述那段记载就是唐代官方史料的原貌。官方史料忌讳说杨玉环曾是寿王妃,所以闭口不谈。而强调杨玉环初见唐玄宗时就已是女道士,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大家以为杨玉环是先出家离开了寿王李瑁,然后才见到了唐玄宗。还有个事情也是例证,杨玉环幼年时父亲杨玄琰就去世了,她是被叔父杨玄璬养大的,但是当杨玉环入宫当了唐玄宗妃子后,唐玄宗只追赠其父亲的官职,对杨玄璬却没有丝毫的赏赐。个中缘由还是为了搪塞众人,因为以前在给寿王李瑁娶妻时唐玄宗曾发布《册寿王杨妃文》,里面已经将杨玉环称为“杨玄璬长女”,所以假如再给杨玄璬赏赐,就等于告诉大家这位新皇妃就是原先的寿王妃。至于官方为何大费周章篡改事实,想必也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在那个没有报纸没有网络的时代,不明情况的人很容易被各种混乱信息混淆视听,所以编出一套官方的说辞,至少这样可以隐瞒住一部分世人;其次,皇帝还要考虑史书会怎么评价这件事,至少让后世人对此事不明就里。当然,他这个隐瞒并不算成功,否则我们是怎么知道这层关系的?
高力士雕像
李白高力士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李白是个自由浪漫主义者,他的诗风多为放荡不羁自由洒脱的,论诗情才华无人能及,虽说李白淡泊名利,但是却又有着远大的抱负理想,他希望在朝堂上显示自己的才华,否则在他遭到贬谪后,不会那么的失落惆怅,更不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了!
朝堂之上是个什么地方?那是议论国家大事,充满威严的地方,李白这样浪漫的自由惯了的一个人,自然对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了,他的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性格作风,注定被其他朝臣所不容,看不惯必定遭到排挤即使没有高力士脱靴事件,李白遭到贬谪不被重用也是必然的结局。
高力士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还是很高的,很正面的,自古以来对宦官的偏见就很重,都把宦官作为趋炎附势的势力奴才,但是高力士却是天下第一宦官,位高权重,是有勇有谋的大将军,是杨洲大都督,名位堪比王侯。李白高力士的摩擦无非是小事,对于他们的褒贬各有说辞,人无完人,高力士脱靴事件也许夸大其词,对高力士的说辞未免太过偏见,对李白的赞美也太过夸张,也许那个朝代里,人人都渴望着不畏权贵,能够摆脱身份低微不被踩在脚底的命运,所以力士脱靴也成了大快人心的佳话了,只是顺应了人们的心声而已。
李白高力士是历史上的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在诗坛上有着诸多名号的奇才子,一个是在朝堂之上有着诸多身份的忠臣重臣。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不值一提的碌碌之辈,都曾是历史上璀璨的光辉,可能人生波折坎坷,也不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高力士生平简介
高力士一生可谓坎坷,出身凄苦,年幼便受了极刑成了阉儿,力士若没有过人之处便不会被武则天赏识两次被则天召入宫中。高力士身高好比诸葛亮,长得也算不错,而且善文善武,有勇有谋,后被唐玄宗重用,步步高升,变得位高权重,在历史的宦官里无人能比,连皇宫贵族都惧怕他三分,也因为高力士武功深不可测,又称其为剑三高力士。
剑三高力士能够深得唐玄宗厚爱,并非凭着他一味的阿谀奉承,他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一面说明他为人比较圆滑,说话比较谨慎得体,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个有能力的将士之才。他若不是阉人,必定是风度翩翩的男人,他善于骑射,能够一发而中,将士无不心服口服的,确实有大将风范。因此,剑三高力士也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谏言。
剑三高力士曾被加封右监门卫大将军、力士骠骑大将军等有地位的名号,想来也立下不少军功,深受唐玄宗的重用,风光非王侯能比。
安史之乱后,因格局变化,力士被诬流放巫州,待唐代宗即位后遇到大赦,归朗州后,玄宗驾崩,剑三高力士哀痛至极,绝食七天,呕血而死,官复原职,并赐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在那个时代,剑三高力士,就是宦官里的传奇,忠心好比二郎神的哮天犬,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与唐玄宗的情谊感动涕零啊!
高力士墓志铭的内容
高力士墓志铭在一九九九年的七月份被考古专家发掘的,这块青石墓志铭为当时著名书法家张少悌所书写,庆幸的是高力士墓志铭保存完好,这块青石墓志铭清楚的记载了宦官高力士的一生。但即使如此也有人对高力士一名的来历众说纷纭。
在唐代宗登基后,被流放的高力士遇到大赦天下,唐玄宗死后,唯有让忠心耿耿的高力士陪葬,唐代宗念其对先帝的忠心将其官复原职并加封扬州大都督。大唐高力士墓志铭便是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并序。其中碑文显示,高力士的来历如下:公本性冯,初为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但是他的亲爹冯君衡的墓志铭中却指出:少子力士,右监门卫大将军。以将军少养於高氏,故举家从其姓焉。同样的力士干爹高延福的墓志铭也提到高力士的身世,说明了力士与他之间只是养子与养父的关系,并没有提及武则天赐名改姓一说,可见高力士的一名来历的确有些疑点,在我看来,若不是赐名应该是张少悌对高力士也是敬重有加故意写的,更加显示高力士的高贵吧!
无论怎么说高力士虽说是宦官,但是在当时影响力也是很大,又是正面的具有历史影响力的人物。他和唐玄宗的君臣情谊深重也是值得人们缅怀的。同时高力士墓志铭也更加的让人深思。
唐朝的时候让高力士脱靴的是谁
高力士在历史上很有名,其中李白和高力士的故事大家也应该有所耳闻。那么让高力士脱靴的是谁呢?就是李白了,李白醉酒让高力士给他脱靴。
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图
话说在天宝初年,李白来到了长安准备一展宏图,李白有才华被人举荐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是个爱才之人,他将李白留在宫中,封了个翰林,在宫中专职写诗。李白在宫中的日子很不错,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但是唐玄宗突然让他进宫写诗,他酒意稍醒之后,写下了《清平乐》,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让唐玄宗很是高兴。从这事看来,李白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李白对宫中的权贵很藐视,有一次出席一个宴会,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旁边的高力士脱靴,高力士在当时可谓权倾朝野,很多宫中大臣都巴结他,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动手帮李白脱下了靴子。
高力士很生气,于是想着日后找机会报复李白,以雪让他脱靴之耻。这一天,杨贵妃吟唱李白之前作的《清平乐》,高力士正好在一旁,他就故意说到:“娘娘,李白写诗羞辱于你,你还这么喜欢他的诗。”杨贵妃就问道:“李白哪儿有羞辱于我?”高力士就说,清平乐中,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拿赵飞燕与您相比,赵飞燕虽然当过皇后,但是后来也被贬为庶人,这不是在羞辱你吗?杨贵妃听了,很生气。
此后,唐玄宗每次想着给李白安排个职位,都被杨贵妃推了过去。李白也没有想到,就因为一次酒后失言,让高力士脱靴,而导致他仕途没落。
【高力士为何要劝明皇赐死杨玉环】相关文章: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迷恋杨玉环09-06
杨玉环与前夫为何没有孩子12-03
揭秘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迷恋杨玉环08-01
唐玄宗为何敢娶儿媳杨玉环?09-26
杨玉环为何被称为羞花09-06
《明皇杂录》阅读答案及译文07-28
杨玉环为何与前夫结婚5年没有孩子12-03
唐玄宗宠爱杨玉环为何只是贵妃而不封后12-04
唐玄宗迷恋杨玉环为何没封她为皇后?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