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的诗句杨万里

2024-11-22 杨万里

  导语:南宋杰出爱国诗人杨万里创作了许多的不朽诗句,其中杨万里所写的咏菊的诗句来自于古诗《咏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咏菊》,欢迎阅读!

  《咏菊》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释义:

  事物从来都是各有秉性,是谁贪图寒冷消瘦弃厌年华?菊花自己选择开在风霜的国度,并不是春光把菊花排侧在外。

  评析:

  世间万物从来都是各有秉性。不是春光对菊花见外,不让菊花在春天里开放,而是菊花自己选择到秋天的风霜中去。这是诗人从另一个角度赞美菊花。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呱呱坠地。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战和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 杨万里八岁丧母。

  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 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27岁拜刘才邵为师。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诗意解析

  首句“物性从来各一家”,开门见山地指出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的秉性与归宿,暗示菊花亦有其与众不同的选择。接着,“谁贪寒瘦厌年华?”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为何有人会因为菊花的寒瘦之姿而嫌弃它的年华呢?这里实际上是在为下文赞美菊花的高洁做铺垫,通过对比反衬,引出菊花的独特之处。

  “菊花白择风霜国”,是全诗的核心句,直接点明了菊花的选择——它自愿生长在风霜交加的环境中,而非温暖舒适的春光里。这里的“风霜国”不仅指自然环境,更象征着艰难困苦、考验与挑战。菊花的选择,体现了它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以及高洁、坚韧的品格。

  末句“不是春光外菊花”,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选择并非是被春光所排斥,而是它主动选择了风霜,以此彰显其与众不同的高洁与独立。这既是对菊花品格的赞美,也是对那些具有菊花精神的人的颂扬。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全诗以菊花为象征,通过描绘其在风霜中的坚韧与高洁,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追求。

  对比反衬:诗中通过“春光”与“风霜”的对比,以及人们对菊花态度的反差,突出了菊花的独特与不凡。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句,却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歌艺术。

  情感真挚: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不仅是对其外在美的欣赏,更是对其内在品格的敬仰,情感真挚而深沉。

  总结

  杨万里的《咏菊》一诗,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坚韧的品格,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追求。全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咏物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菊花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 相关推荐

【咏菊的诗句杨万里】相关文章:

杨万里的咏竹10-28

杨万里描写菊的诗04-13

咏菊的唐诗集锦09-11

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06-08

描写菊的诗句10-05

描写菊的诗句05-26

咏秋的诗句07-05

咏荷的诗句09-18

咏月的诗句10-16

咏红梅的诗句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