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展现了惊人的诗作才华,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宋代杨万里的栀子花,欢迎阅读!
栀子花
宋代
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翻译:
栀子花孤傲的姿态美丽又素净,幽幽的香气在暑热中带来一丝清凉。采摘一朵插在花瓶里,即使没有风,香气也会突然飘到鼻尖。为何黄庭坚只为山矾花写诗,却不为这栀子花写下赞美之词呢?
注释:
孤姿:指栀子花孤傲的姿态。
妍外净:形容栀子花的姿态明艳且素净雅致。
幽馥:指栀子花清幽的香气。
篸瓶子:指将栀子花插在花瓶里。篸,同“簪”,插的意思。
山谷老:指黄庭坚,因其号山谷道人,故有此称。
山矾:一种花名,又称海桐花,黄庭坚曾为其作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杨万里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自此“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前者未做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荆溪集序》)。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栀子花的美丽姿态和独特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的喜爱和赞美。首联“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看”描绘了栀子树的高度和花朵的洁白如雪,用“恰”和“将”两个字巧妙地表现了栀子花与人的亲近关系,同时也突出了栀子花的洁白美丽。颔联“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栀子花的姿态和香气,用“孤姿”和“妍外净”来形容其姿态的明艳和素净雅致,用“幽馥”和“暑中寒”来形容其香气的清幽和凉爽,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栀子花在酷暑中带来的清凉和舒适。
颈联“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栀子花供瓶插的实用价值和香气扑鼻的特点,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闻到其阵阵香气,令人心旷神怡。尾联“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的惋惜之情,为什么黄庭坚(山谷老)只为山矾花写诗,而不给栀子花写呢?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栀子花的美丽和香气,也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栀子花》就是他这种创作风格的体现,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他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 相关推荐
【栀子花宋杨万里】相关文章:
杨万里宋名士也翻译03-25
宋杨万里的诗句四年级09-07
杨万里的诗04-20
杨万里的诗集06-16
杨万里《小池》10-09
杨万里 不如03-24
杨万里 传03-24
杨万里诗词11-09
杨万里的古诗精选07-18
宋李清照诗词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