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篇1
——《林徽因传》白落梅
很多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TA却不爱我?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然后我研究了许多关于恋爱交往的书籍,也请教了许多PUA(Pick-upArtist把妹达人),并通过长时间实践,终于发现了其中最简单却最难以实践的秘诀。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说明。
徐志摩这个渣男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的故事,就是阐述这爱情秘诀的最典型例子。
首先你要接受这个事实:爱情从来就不是付出与收获均等的公平交易。
这关键的秘诀是什么,我相信你看完应该会理解。
第一段:徐志摩与张幼仪女向男一边倒
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
而反观张幼仪,她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为让世人知道渣男的著作,她来策划编撰了《徐志摩全集》。
她说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第二段:徐志摩与陆小曼势均力敌
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两人也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和徐申如(徐父)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使妻子欣喜,就一味迁就她。
再后来
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想知道自己一生的姻缘如何,结交大师:FS3360,免费给你测姻缘!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而依旧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徐志摩死后,她说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
第三段:徐志摩与林徽因男向女一边倒
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单方面有谈论婚嫁之意,并与张幼仪提出离婚。
然而,这场所谓的恋爱至始至终都是徐志摩自导自演的。林徽因经过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多情的徐志摩不辞而别。
而徐志摩,正是因为要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而坠机遇难的。
她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大家应该看得出这三段恋情的'排序,并非按时间,而是按渣男付出的程度由浅至深排序的。
但是站在女方的角度看
张幼仪是最爱渣男的,也是付出最多的。
陆小曼也是爱渣男的,但却是享受最多的。
而林徽因,不爱渣男,但却是渣男的最爱。
这下你应该明白了吧,爱情从来就不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的对等公平交易。
而这其中关键的秘诀是什么呢?我想你也看明白了些。
付出最多、最爱渣男的张幼仪,长相平庸,学识平庸,所以渣男对这“乡下土包子”不理不睬。
而陆小曼,虽生活堕落糜烂不堪,但却是他们三个中最漂亮的,也不乏才气。所以渣男愿意为她忙碌奔波补贴家用。
而才女林徽因,虽不及陆小曼的花容月貌,但才华横溢,一举手便是张力,一投足便是气场。所以渣男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林徽因却根本看不上渣男,与门当户对的梁思成走在了一起,还有了一个为了她而终生未娶的优质备胎金岳霖。
所以爱情的本质,就是势均力敌的相互付出,自身的实力就是数字前头的那个123……89,而付出,就是那后面的0,没有前头的数字,再多的付出也只是0000000000=0。
这就是爱情最简单但又最难以实践的秘诀
充实自我,无私付出。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篇2
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人,出身于富商之家。现代诗人、散文家。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离世。享年34岁。
中学在杭州一中学习。后依次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就读。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并荣获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
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
1923年成立新月社。先后任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应胡适之邀,重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他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是《再别康桥》,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
张幼仪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宝山,逝于1988年。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然而,此时的徐志摩正在热恋林徽因。为了能够追求到林徽因,徐志摩决绝地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当时,林微因极为痛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并于第二年生下了二儿子之后,与徐志摩正式离婚。
1926年,张幼仪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任德文教授。
1928年辞职,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并兼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在其54岁时,与苏纪之医师结婚。1970年代初,苏纪之去世,张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1988年,在纽约去世。享年88岁。
为张幼仪作媒的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当时,他任浙江都督的秘书。一次他陪同都督到杭州一中视察工作,无意中发现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徐志摩。
当时,徐家是江南富商,而张家也有着巨大的政治声望与经济地位,可谓门当户对。二人成婚也是两家所期望的结果。结婚时,张幼仪才15岁。
张幼仪到底出生于大户人家,受家庭熏陶,知情达理,对公婆极为孝敬,二老对其宠爱有加。离婚后,也一直没有离开徐家,一直在尽儿媳的责任。为此,张幼仪也赢得了家族与亲朋好友的一致称赞与尊敬。
在离婚这件事上,徐父及徐母都极为不认可徐志摩的做法,并且觉得亏欠张幼仪太多,因此对其极为关照,像对待儿媳一样对待她。
对于二人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是在他们年少无知,人生懵懂的时候的一桩传统婚姻,缺乏感情基础。但是,在离婚这件事上,徐志摩表现得确实有点过分与绝情。
林徽因
林徽因是徐志摩用生命追求的女人。
林徽因,女,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作家、诗人。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去逝,享年52岁。
林徽因8岁时,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上学。1916年,举家随父迁往北京,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1920年4月,其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因对建筑学产生浓厚兴趣,遂立下志向——成为建筑学家。在伦敦期间,她认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
徐志对其一见倾心,二人相见后不久,便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全身心追求林徽因。而此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他对林徽因的追求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林徽因回国后两年,便与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结婚。
她与丈夫梁思成领衔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晚年,在对子女谈到与徐志摩的关系时,林徽因说:“在徐志摩脑海里,她是被徐志摩以诗人的浪漫思想想像出来,而她不是那样。”
见追求不到林徽因,数年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但林徽因从此却成为他一生当中的红颜知己、偶像与女神。又过了几年,即1931年,徐志摩所乘飞机失事殒命。乘飞机去北京就是为了参加林徽因对国外建筑学家举办的一场建筑学演讲会。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都是当时国内建筑学权威,尤其是古建筑学方面,可以用引领中国古建筑学研究潮流来形容。
由于二人的研究与推介,国外许多建筑学家才得以真正了解中国的古建筑之美与古老而璀璨的建筑文化,并为之折服与痴迷。二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国内外学者与世界建筑学家的敬仰与爱戴。
林徽因不但在建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成果丰硕。除著有剧本、散文、诗歌、译文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与传诵。
林徽因去世后,也被安葬在她设计的八宝山革命公墓,被葬在第二墓区。这个墓区安葬的都是些为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墓碑都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给人以整洁庄重的美感。并且,在祭奠时节,她墓前的花束最多,送鲜花的人大多与她并不相识,人们只是为了向她表达崇敬之情。
陆小曼
陆小曼,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江苏常州人,生于1903年,逝于1965年,民国时期女画家。
陆小曼多才多艺,她的画作、文笔都很出色,并且,还懂得昆曲,能参演戏中角色。
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其作品曾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一生当中,知名绘画作品就达近20幅。
另外,她的文学功底也十分了得,特别在文字的修饰方面,能力超凡。一生创作散文、故事、日记、译著数十篇。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生于1873年,逝于1930年。其少年聪颖,考试成绩优异。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
陆小曼,于1903年11月7日,出生在上海市孔家弄。六、七岁时,随母亲迁往北京生活。小学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读。
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为外交翻译。从此,她在北京逐渐声名鹊起,并闻名于北京社交界。当时有“北陆南唐”之称。“北陆”指陆小曼,“南唐”指唐瑛。二人均为美女加才女,并且声名远播。
她的朋友大多都来自于外交与政界。在当时,有谁能参加陆小曼举办的舞会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如果哪国的外交家举办的舞会没有请到陆小曼,那这场晚会肯定会被圈内人士评价为不成功的。
1922年,陆小曼与第一任丈夫王赓结婚。但那时的陆小曼还不到20岁,对婚姻完全处于懵懂状态。结婚第二年,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二人的.感情由于长时间分居,而变得逐渐隔膜起来。
陆小曼认识徐志摩是在她结婚两年后。那次,她在出演戏剧《春香传》时首次见到徐志摩,遂后,二人便产生爱慕之情。随着交往的加深,感情也逐渐升温。一年后,陆小曼与王赓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
在二人婚姻期间的1929年,陆小曼曾参与接待来华访问的印度文学家、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以此足见其在当时的文化界的影响。
1956年,陆小曼受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关怀,被安排到上海文史馆当馆员。1958年,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并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1959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一个是不想要,也不珍惜的女人
一个是自己苦苦追寻一生,最后自己为此送命的女人
一个是自己喜欢,却养不起的女人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上图依次为 张幼仪 林微因 陆小曼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前妻 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实际上这次婚姻,也是由家庭包办,张幼仪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与徐家也是门当户对。
张幼仪与爱子阿欢
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
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应张君劢之请,写了一封乞求父亲的信,让张幼仪出国与其团聚。于是张幼仪如愿和徐志摩在一起了。
1921年徐志摩结识了游历欧洲的林徽因,此时,林徽因才16岁。
林微因年轻照
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由于林微因的走入,同年3月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此时,张幼仪已怀次子两个月。徐志摩对此置之不理,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其一人撇在沙士顿。
1921年,张幼仪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她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她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
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予理睬。直到1922年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这与后期徐志摩为了养活陆小曼,一年8次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义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红颜 林徽因
林微因与梁思成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
徐志摩与林微因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
但是,林微因比较理性,经过理智的思索后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
后来,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英国康桥的生活使他迷醉。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
林微因 徐志摩 和泰戈尔在一起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为了参加林徽因演讲会,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妻子 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纱照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前夫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也是好友。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王赓相聚。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
不久,陆小曼和王赓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小曼的父亲听后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
最终1925年陆小曼与王赓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
与徐志摩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公园内
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父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
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
大学任教时候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为了满足陆小曼的挥霍,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
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的花销。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为了省钱,他选择了最便宜的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由于大雾,飞机撞上开山而遇难。
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是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
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
- 相关推荐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相关文章: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06-30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08-23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10-09
徐志摩的女人11-03
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09-28
揭秘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09-05
谁是徐志摩最爱的女人11-08
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如何评价他10-23
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如何评价他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