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徐志摩

2020-11-10 徐志摩

  前次我们欣赏了戴望舒的小诗《萧红墓畔口占》,这次我们再来鉴赏一下徐志的《山中》。希望能通过我们对现代诗歌共同品读,能让我们重新找到对现代诗歌的关注和探索。现代白话诗歌究竟好不好?他的价值在哪里?它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没有联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共同思考的问题。

  对于徐志,学习中文的同学应该是不陌生的。相信就是没学中文的,也对他有所耳闻,他太出名了,无论是铺天盖地的影视剧,还是他坎坷的恋情,都被后人津津乐道。提起徐志,才子、情种、诗人、康桥~~~冒出来的都是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字眼。得确,脱离徐志的生活和恋情去谈他的诗,是不靠谱的。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八卦他的三角恋上,似乎少了点什么。如果能通过他的生活和恋情,去体会他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开拓,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心,那些炙人口的名作作为现代诗歌,是最大限度的唤起了我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徐志对于现代诗歌最重要的意义,是他的身世和创作,承担起了现代诗歌得以普及并有所艺术成就的责任。一句话,是徐志,最先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山中 徐志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睡,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叹息,

  不惊你安眠!

  这首新诗是徐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写给林音的;当时作为梁思成妻子的林因在香山疗养肺病,徐志去探望她,看到昔日恋人憔悴不堪。回到寓所后,在一片深夜的静谧之中,写下了这首炙人口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恋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异于爱情的细腻情怀。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徐志写得最好的诗就是写给林因的那些诗。比如大名鼎鼎的《偶然》、《你去》等。只因徐志天生是个因爱而生、为自然而生的诗人。或许他对张佑仪的态度引人诟病。中国历来的道德标准是要求好人不能有背信弃义的举动,如果有,就是陈世美。只是,徐志纵使有才八斗,他也不过是个柔弱的意志不坚的书生而已,凡人有的欲望他全都有。如他追求当时的交际花陆小曼。我们说远了。我们还是就诗论诗吧

  我之所以说徐志最好的诗是写给林因的诗,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诗里,徐志运用了他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诗歌,以真情抒写切肤之痛。这些书写不是英美典型的戏剧性的直白而浓烈的表达,而是最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含蓄而隐忍的表达方式——顾左而言他。不说正题,说些闲言碎语,要理解这些闲言碎语里的真正意图是需要猜的,可是谜底又是分明摆在那里的。意味就是这么熬出来了。

  你看,诗人把香山寓所的夜景淡淡地勾画出来,无以倾诉的万语干言都落在“不知”两字上:想必今夜的山中,应是同样的月白风清吧;而同样的景中是否有同样的情生呢?病中的人啊,应知道同一轮清辉下还有人在默默的关注着你呢!可惜,我来不了,也不能来。

  既然身体收到这样那样的束缚,但我的心,灵魂是自由的。“我欲乘风归去”,融入柔风中的一片,在你上空徘徊,化着清辉中的一抹,洒在你的窗前,似一枚清翠的松叶款款地潜入你的梦境。但我怎能掠扰你的酣眠?怎能再去搅动已经平静的情感的心波呢?于是只得在轻轻地叹息中注目着你的安眠。“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的安眠!”至此情感的波涛已达到了它的巅峰,思虑是如此的浓烈,但这一切都包裹在一层温柔而体贴的心膜中,它不像恋诗那样地直露渲泄,也不像友人赠诗那样节制有度,把那隔又不隔、蕴而不渲的一缕情思的波澜细腻入微地表达出来了。

  徐志到底是读书人,懂得热切的追求,也懂得克制的柔情,就像他虽是留英开了眼界的洋学生,但骨子里还是古典的中国文人。

  由此可见,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是古典诗歌的韵味在起作用。《山中》就是这样,景语即情语,情语即景语,意境的营造是古诗带给现代诗歌的最大财富。但是这样的诗歌又不完全等同于古诗,白话诗里有更加现代的诗歌情绪,同样以《山中》为典型。现代诗歌就在突破古诗和依附古诗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从而富有更多的可能性。

【山中 徐志摩】相关文章:

徐志摩名言10-07

讲述徐志摩02-25

徐志摩伤感语录12-14

徐志摩的名言11-05

徐志摩语录集锦08-04

徐志摩伤感签名11-05

徐志摩的语录09-27

徐志摩初中作文07-01

《难得》徐志摩诗歌12-28

徐志摩语录精选12-06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灰色的人生 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