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思想】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的确,宝剑、军营、军乐、阅兵、战马、弓弦,是多么雄壮的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何等豪壮的情感!但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果真是雄壮的吗?不!前九句词人驰骋想象,犹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翱翔天际,结句却陡然跌落尘埃,回到冷酷的现实,只能叹一声——“可怜白发生”,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
读这首词若仅读出“雄壮”是远远不够的,“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才是这首词的精髓。而要真正读懂辛弃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补充一些辛弃疾的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知人论世,涵泳品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壮举”导入
辛弃疾是什么人?(学生可能会答:南宋词人)
引导:他还是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补充材料: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设疑:就是这样一个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壮词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指名朗读。
注意多音字在词中的读音,并说明理由。
如:挑tiǎo灯的dí卢
指导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节奏。
3.齐读。
三、品读“壮”境
1.“壮”词是怎样的词?
书本注释里有:壮词即雄壮的词。
2.从哪儿读出了“雄壮”?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词中“雄壮”的场景、画面。
启发学生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品析词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嗅其味。适时指导朗读,“品”与“读”相结合。
如:读着“梦回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什么?如果把“连营”换成“众营”,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炙”的字形,下面是一把火,上面是一片肉的样子,可见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调动一下你的嗅觉,有什么感受?
“弓如霹雳弦惊”,能将箭射出声如霹雳的战士该是怎样的形象?
“沙场秋点兵”,秋天的沙场是怎样的?
3.这些都是词人此时眼前真实的情景吗?
4.词人为什么“看”剑?而不是“握”剑、“舞”剑、“挥”剑?
补充材料:
辛弃疾南渡后,并未受到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但每任时间都不长,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作为,任职地点也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
他曾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等奏章,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但都未被采纳。
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此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
明确: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5.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结句“可怜白发生”读出陡然下跌之感。学生散读、个别读、齐读。
四、感悟“悲壮”
1.此时你还觉得整首词都是“雄壮”的吗?引导学生体悟出“悲壮”。
2.出示《鹧鸪天》,学生自由朗读。引导读出两首词在内容、情感的相通之处,再次感悟词人“壮”中有“悲”的情感。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埔?,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可惜少年英雄江湖老,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从写下“万字平戎策”到只能换得“东家种树书”。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腔悲愤,吐之于词,虽远隔数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一份悲壮。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破阵子》。
五、理解身后“名”
1.辛弃疾想“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希望在历史上留个怎样的名?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名?
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人们对他的词有很多赞誉。出示材料: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稼轩词提要》
他使豪放词别为一宗,正式成派,被誉为豪放之宗;他使词一洗纤柔、浓艳之风,而多了些须眉之气、豪放之风。
2.一个“看试手,补天裂”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8岁的辛弃疾在铅山含恨去世,“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出示部分网友留言:
(1)辛公不朽。今天是您八百年祭,上炷香,愿您在天国不再愁苦。
(2)热茶一壶,献与生不逢时者。用英雄来形容他决不过分,他一生落寞,不是无能天真,只是生不逢时。愿君来生降于治世,蒸茶煮酒,落花围棋。
3.学生撰写一句或一段留言。交流留言。
4.出示教师清明节在该网站上的留言。
怀稼轩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曾记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匹马渡江初。
叹此生,千古忠肝义胆,报国欲死无战场。
追往事,今不见。
我共君,醉明月。
说剑,论诗,醉舞,狂歌。
用我红巾翠袖,为君?h去英雄泪。
君醉里重揩西望眼,道: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想】
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1、上阕:
⑴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
⑴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⑵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尝试背诵两首词
七、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并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里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研讨 主要教具 多媒体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
破阵子辛弃疾梦境(战争场面) 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现实(白发生)
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朗读交流赏析诗句体会意境总结构思特点布置作业
一、导入
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xx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二、朗读
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概括内容、感情)师生点评、交流。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赏析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韬晦之不暇,不可能触发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使他能暂时忘却现实,而通过“挑灯看剑”的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下两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问: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四、构思特点
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五、学生总结内容、意境。
小结:全词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通过梦境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卫国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作业
自选一首辛弃疾的词赏析,描绘其中的意境。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指导朗读提问指导学生自由赏析补充订正]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布置作业 学习新课、进一步了解作者朗读交流概括内容赏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意境、总结体会、构思特点、总结作业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词文赏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
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
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
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 温润秀洁。
6.总结: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诵积累本课的这首词,积累传统习俗中形成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揣摩词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词的意韵之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的喜爱。
【学习重点】
1.以读带品,以写带品,以品促读。
2.以想象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以品读的方式破译背景。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炙( )( )霹雳( )( )
2、解释词语:
麾下:
炙:
翻:
沙场:
了却:
八百里:
五十弦:
3.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大词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浑。有《稼轩长短句》。
4.有关陈亮:
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与世长辞。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5.写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6、朗读指导。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解题。
2.用自己的话描述每阙的内容。
上阕:
下阕:
3.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三.课堂检测:
1.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不忘戍边报国志愿的句子:
2.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概括再现战争激烈的场面的句子:
3.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的词句是:
4.表现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愿望的句子:
5.渲染了出征前的战斗气氛,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的句子:
6.直抒胸臆,表现词人建功立业如愿以偿的欣慰的句子:
7.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
8.将爱国激情升至极点,道出了实现抗金主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词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句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掌握在一首词中通过朗读表现豪情壮志与无奈悲凉的方法技巧,梳理现实与梦境的叙事结构关系,明确雄壮与悲凉的抒情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在一首词中通过朗读表现豪情壮志与无奈悲凉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梳理现实与梦境的叙事结构关系,明确雄壮与悲凉的抒情层次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一个人喝醉酒后,可能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介绍心理学对酒后行为的解释
2、辛弃疾喝醉后会有怎样反常的举动?其中饱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与心理?
二、把握“壮”,理解“壮”,感受“壮”
1、自读课文,参考注释
2、个别朗读:正音:挑灯、麾下、炙、的卢、了却、白发
节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3、作者在醉酒的状态中做了什么事?产生了怎样的幻觉?
在酒醉中梦回曾经征战沙场的情景;
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
4、朗读描写酒醉幻觉的诗句,感受读来有怎么的感受?呼应了标题中哪个字?
5、通过朗读感受表现壮的诗句,注意语气。
6、作者的“壮”表现哪些方面?
(1)战场壮阔
(2)主将豪迈
(3)士气高昂(能不能是沙场“春”点兵,沙场“夏”点兵?)
(4)战斗激烈(为什么不直接进行正面描写?)
(5)志向远大
6、怎样朗读更能表现出出战的豪迈雄壮?
音量语调节奏语气
7、学生朗读,点评
三、怀疑“壮”,否定“壮”,重构“壮”
1、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作者说的是否就是准确的?谈谈你自己的解读
2、“可怜白发生”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何通过朗读表现你对“可怜白发生”这句的理解与感受?
4、我们读者读出“悲”,作者自己认为“壮”,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整首词中“悲”与“壮”之间的关系?
词有两个情感层次:醉梦中与醉梦外
醉梦中的壮与醉梦外的悲
既相互融合转化,又相互对比反衬,使情感更饱满强烈
5、朗读感受作者丰富饱满的情感,加深对“悲壮”的理解
四、对比鉴赏,加深理解
1、陆游的《诉衷情》与辛弃疾的《破阵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常被人比较,对比两首词,说说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引入古代诗论中“气”与“格”的概念)
3、以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辛派词人》的对比作为参考借鉴。鼓励同学的真知灼见和独立品味、比较阅读的勇气。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 篇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课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3. 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4. 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
朗读这首诗词,理解并感悟这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本首诗词与现实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紧接着中秋节,我们又将迎来国庆长假,此时的你们,想回家吗?想放假吗? 有那么一群人,也许想家,但却不轻易说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军营,把自己的柔情化作万丈豪情,挥洒在战场上。他们是谁?——对,他们就是军人,士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一同去感受他们的壮志雄心。
二、积累感知
1. 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赠送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自读课文,注意正音。
3. 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4. 学生男女比赛朗读,齐读课文。
5. 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题中的哪个字可以集中的表现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壮”。
三、分析探讨
1. 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本文围绕“壮”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军营生活,战斗场面,雄心壮志
2. 这首词的气氛和格调有何变化?气氛和格调的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壮”转“悲”。“壮”表明作者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悲”又反应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3. 观看《破阵子》朗读音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迁移拓展
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的是南宋军人士兵的铁血丹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否意味着我们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军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来看下面一段视频,你就会知道答案。
(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马小帅入钢七连视频片断,思考:男儿的豪情壮志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古代军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男儿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军人身上?当今的我们,如何来成就自己的“英雄梦”,如何来练就自己的“铁血丹心”?)
五、总结
不止是辛弃疾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战士们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军人这个职业有壮志雄心。我们每一个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让我们凭着这壮志雄心,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自由地飞到天空,去成就梦想吧!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日记,题为“我有壮志雄心”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09-29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03-2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09-27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10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