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

2024-08-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调灵活生动,亲切轻快,情景交融,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该如何设计?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案吧。

  教学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大意,了解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感情。

  一、诗句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二、破题读词

  1、师:板书课题。“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2、请大家放声朗读这首词,把音读准了,注意停顿。

  3、指名读一读。

  (1) 纠正读音:见:

  4、范读: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师: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齐读。

  三、学习上阕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诗人想透过这短短五十个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自己读上阕。

  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交流:

  看到的:明月 惊鹊

  听到的:鸣蝉 蛙声

  适时指出:现在你知道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你能把这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丰年?”谁在说?说给谁听?

  生交流:

  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介绍“稼轩”一词的来历。(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读到这里,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师:谁能把诗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

  指读。

  范读。

  师:无论是月亮、鹊儿,还是清风、蝉鸣、蛙声,都是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就显得很不平常了。我们再来读。

  四、学习下阕

  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读读下阕,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师:找到“茅店”,他的心情怎样?

  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个“茅店“,诗人曾经来过,你读出来了吗?哪个词?(旧时)

  五、涵咏全词

  师:“忽见”什么意思?

  师:现在老师有一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疑?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黄沙岭这一带的路他应该非常熟悉。怎么会对已经近在眼前的“茅店”说“忽见”呢?

  完整地读读这首词,想想,是什么影响了他?

  生交流感受。

  师:(板书:企盼丰年)

  这种内心之喜,你能读出来吗?

  指读。一起读。

  六、感悟延伸

  师:同学们,这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在现在的农村,似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为什么在辛弃疾的眼里,却是如此不同寻常,为什么?

  生交流。

  (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介绍辛弃疾:他的词留下来共有600多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词就是他闲居在江西上饶时的作品。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难怪看到眼前所景,忍不住要“说丰年“呢。

  师:齐读这首词。

  师:回忆另一首描写农村闲适生活的词《清平乐 村居》

  师:同学们,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全体起立:一起背诵《西江月》。

  七、课外推荐

  辛弃疾的《水龙吟》 《丑奴儿》 《南乡子》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分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 相关推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例04-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案04-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教学案04-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ppt03-2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教学案04-1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案04-08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3-2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