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设计

2023-04-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下面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设计,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 (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点评: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点评:“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来证明你已经读懂这首词了?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点评: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片断

  师: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

  生:老师,我想再有感情地朗读一次,因为它实在太美了。

  师:好啊!

  生:你能给我配上音乐吗? 我觉得这首乐曲应该把我们带到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师:那是个世外桃源,对吗?(生答:是!)

  生:我觉得应该用琵琶曲。

  师:好,老师给你找段音乐。放音乐。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也纷纷要求读。)

  师:除了读,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

  生:老师,我们同桌两个能表演吗?

  师:(高兴地)这种学习方式好!演好了,就说明你读懂了。

  (两对学生分别兴致勃勃地演起来。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老师干脆让他们自由结合演起来。同位的、座位靠近的、座位离得远的同学也纷纷扮演角色演了起来。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走动的、找“对子”的,以及演戏声、说话声、阵阵笑声“乱”成一团)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生: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老师让自由编曲、“古词今唱”)

  生:用《虞美人》的曲调唱《西江月》。

  师:唱得很抒情。特具有古代诗词的味道!掌声!

  生:古人填词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唱的,我想将《西江月》的词填入别的歌曲中来给大家唱一唱,好吗?

  生:老师,我们一组想合作创作画下这首词。

  生: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个画人,一个画茅店、社林、山,一个画稻田等)

  师:下面的同学你可以单独用你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诠释,也可以小组合作作画。展示不同的表现风格。(写的书法/画的画,改写的记叙文……)

  师:通过同学们的唱和画和写,我发现你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学习的激qing,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未来的辛弃疾,未来的唐伯虎。

  师:好,现在还没完成的,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做完,作品我们将把它贴在后面的朝花夕拾上。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人教版第11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 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的佳作。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乐学氛围。

  为 了让学生喜欢这首词,帮助他们理解词的意思,这节课我创设了多次的情景。第一处是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介绍诗人及创作这首词的背影,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 词。第二处是在学生质疑“谁在说丰年”处配了一幅稻花的田园图,让学生扮演农民、诗人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这种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诗 人兴奋的心情。第三处是在学生感悟这首词的意境时,出示了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看图和反复有感情地读词,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词中的意境,并能赏析好 词,体会到这些词的妙处。第四处是学生在回顾练习中,通过配乐和看图片总结了整首词的内容。第五处是学生在古诗新创中,利用扇子等道具表演自编的这首词。 这首词有些地方比较难理解,通过多处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好地理解了词的意思和诗人表达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采用“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 了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整节课我采用了“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教 学效果。在学习词语和诗句意思时,先主学生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已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出的词句意思;在理解诗句时,先让学生质疑,他们 纷纷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如谁在说丰年?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这些疑难点正是全文学习的难点,面对这些课堂学生生 成的问题,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引导学生自由读书,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他们在讨论中得知了答案,在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最终自行解决了问 题。在回顾总结中,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了整首词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词的画面说出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这首词。

  三、以读为主。

  古 诗教学,我认为读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本节课,我非常重视读,通过多层次地读,最终达到理解内容的目标。本节课分为几个层次地 读,第一层次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一定节奏读。通过让学生轻声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四次的读书,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及词的节奏,达到了读 准、读通顺的目标,也为下文教学读好诗句内容打好基础。第二层次是读懂诗句内容这次采用;默读和表演读的方式达到学生理解诗句的目标。第三层次是读好诗 句。通过看图读、配乐读、赏读、挑战读、边想象边读等方式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最后一层次是感悟读。学习完整首词后,再让学生回到古代那个月光如水的夜 晚,假如你是诗人,你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会怎么吟诵出来?在这种具体情境中读出词中的画面,并把这种画面用现代的方式演译出来。这课教学通过了多次不同 层次的读,学生的感情都能在读中体现出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这节课按照简溢铸校长提出的““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模式尝试进行教学,开放了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体现了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习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本 节课能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但是还没充分放手,对于课文的其他疑难点,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如对于“路转溪桥忽见”的 理解可能会存在分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是先过溪桥才看到茅屋,可以抓住学生的争论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学生理解更深入。对于“说丰年”,课堂上学生只 是说了青蛙、农民和诗人谈论丰年,还可以再发散学生思维,这首词里还会有哪些景物在仿佛说丰年呢?

  2、应关注后进生,词句的理解就给予充分的时间学习和反馈。

  理解词的句的意思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都能汇报已懂的和不懂的,但是给予学生单独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不够,未能给予中下生一个充分学习和提出质疑的时间,照顾中下生,并且再提高中下生,了解他们掌握词句意思的情况,这样学生更扎实。

  3、应充分利用图片感悟诗句的意境。

  本文的教学突出的特色是采用了情境教学,特别是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句的意思,但是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时是孤立地理解的,如果能结合出示的相关诗句图片,学生理解会更容易,更到位。

  以上是这节课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有得有失,有喜悦也有改进的地方。感谢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以这课为例,及时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后探索出更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1-2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01-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7-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02-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08-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06-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