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

2020-09-27 乡愁

  一、风趣听背,体会诗题内涵

  师:同学们,我记得你们!现在来听一听我记得对不对:昨天上午,你们同赵老师一起学习《打折与策略》时,我看到了你们的“聪明与睿智”;昨天下午你们随着迟老师一起到“泗水河边游春”时,我又看到了你们的“沉着与冷静”。我说得对吗?我的记性还可以吧?

  生:(点头)可以。

  师:你们的记忆力一定比我强。我想考一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好,我现在考考大家:我来说一首诗,这首诗共有两节,每节有四句话,我每次说两句,而且只说一次。大家听清要求了吗?

  生:听清了!

  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师指名背诵,生背诵得十分准确。)

  师:(鼓掌)你真行,老师只说了一遍,你就把这样复杂的两句诗背下来了,你觉得你行不行?

  生:还行吧!

  师:(朗读)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师指名背诵,生背诵得十分准确。)

  师:能把这四句一起背出来吗?

  (生准确背诵。)

  师:你看你多行,一次背出了四句诗!

  (师继续读诗,生背诵。)

  【点评】教师以挑战学生的记忆力为由,引入了一首意境优美的小诗,让学生在练习背诵的同时学会认真倾听,为学习《乡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消除了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沉着与冷静”,迅速进入到快乐学习的良好状态。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现代诗,现在我们背一首古诗吧。你们谁会李白的《静夜思》?

  (生齐背《静夜思》。)

  师:《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说李白思念故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忧愁的。

  师:因思故乡而忧愁简化成两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呢?

  生:乡愁。

  【点评】对“乡愁”二字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入手,通过对“思念故乡的忧愁”进行概括,“乡愁”二字的含义一点点清晰起来。这样,省去了直白无味的解释,既降低了难度,活跃学习氛围,又训练了语言,设计甚妙。

  师:《乡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它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我们仍然用一边听、一边学、一边背的方法来学习。

  师:这首诗的作者叫余光中。有谁听说过这个人?

  (学生沉默,表示都没听说过。)

  师:现在我来介绍作者余光中。我说三句话,这三句话里蕴含着我将要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要注意听,认真想。余光中是我国台湾省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现在是台湾省高雄市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院长。

  师:余光中还活着吗?还在世吗?

  生:在世。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他现在是台湾省高雄市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院长。

  【点评】在这一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强化了听力训练,把“听”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积极思考,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余光中还活着吗”这个问题简单易答,于瞬间拉近

  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本课学习的诗比以往学习的古诗更加亲近。

  二、吟咏品味,体验诗情流程

  师:同学们,“乡愁”这个东西你们摸过、看过吗?

  生:没有。

  师:这样一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让你写,你会写吗?

  生:不会。

  师:其实就是让作者余光中来写,也是件很难的事。但是余光中找到了一个方法,真就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写出来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生:想!

  师:这个方法就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指代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师:同学们,如果你很小就去外地上学,你最思念家里的谁呢?

  生:亲人、朋友。

  师: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呢?

  生:打电话、写信。

  师:对!对家信的等待就是对乡愁的等待,余光中爷爷就是借用信上的一样东西说出了自己浓浓的乡愁,你们猜是什么?

  生:邮票!

  师:说对了,现在我就把第一节诗读给同学们听。(师读课文。)

  师:我只读了一遍,有没有人能背下来?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背诵,生背诵得十分准确。)

  【点评】在这里,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怎样写乡愁。学生因难题而生困惑,思维机器便快速地运转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揭示诗的意向(邮票)的重要性与可

  感性便水到渠成了。

  师:慢慢地,作者长大了,从少年变成了青年,而且还娶了一个温柔贤慧的女孩儿做妻子。可是刚刚结婚不久,他又不得不与新婚妻子离别,坐船到外国留学。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时乡愁对于作者来说,还只是一枚邮票吗?

  生:不是,是船票。

  师: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第一节诗的结构和形式自己编写出第二节诗。可以独立编诗,也可以与周围同学讨论。

  (生一边讨论,一边创编。)

  师:谁来朗读自己编的诗?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朗读。)

  师:第一节诗同学们没忘吧?谁能把一、二两节诗一起背诵出来?

  (生背诵得很好,师带头鼓掌。)

  【点评】此处教师采用移位创编法,确实匠心独具,也出乎常人意料,但细细想来又合情合理。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不但理解了第一节诗,而且熟读成诵,把握了诗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去创编,自然顺理成章,不会感到困难。采用让学生自己创编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诗文的结构特点,体验诗的音韵美,同时,有利于学生进入作者的创作状态中,与作者同呼吸、同感受——这是很好的学诗方法。

  师:我们这样吧,大家挑选两名同学,一人背一节诗,等他们把前两节背完,我的感情就酝酿好了,然后,我背诵第三节。这样好吗?

  生:好!

  (配乐,生背诵一、二节诗。)

  (背景音乐响起,师背诵第三节诗。)

  师:记住这段的同学点点头。

  (全体学生都得意地点点头。)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背一遍。(配乐,生背诵。)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很精彩。教者没有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是审时度势,以当时的教学场景大胆地修改预设,即以情感为引线,让学生背诵,强化情感体验,在情满欲溢时才娓娓道来——背诵第三节诗。这种对教学中“火候”的准确把握,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浓浓敬意,还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节奏超强的调控能力,更表现出了教师努力追求完美的严谨的教学风格。背景音乐的运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渐强的音乐与长达十几秒钟的安静无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瞬间让人潸潸泪下、如哽在喉。教师让记住第三节诗句的学生点点头,此处无声胜有声,比之用“谁记住这节诗”的问句效果更好,因为此时,丧母的哀思已经弥漫了整个课堂,这样做更能准确而深刻地触及学生的心灵。

  三、深思细察,体悟诗理精髓

  师:第一节诗作者写的是“小时侯,少年,离家之愁”;第二节写的是“长大后,新婚,夫妻离愁”;第三节写的又是“后来,中年,丧母哀愁”。那么,第四节作者会写什么呢?这是你们想像不到的,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大概应该写老年了。

  师:对,作者想写老年时的思乡之愁。请大家背诵前三节,老师背诵第四节。

  (生齐背前第三节,师背第四节。)

  师:记住这节诗了吗?谁来背给同学们听?

  生:而现在……

  师:现在明白作者第四节写的是谁了吗?是——

  生:祖国!

  生:祖国母亲!

  师:对,是祖国母亲!作者在写完前三节诗时思路忽然断了,不知该如何往下写了。这时,他猛然想起了祖国,对,祖国就是我的母亲,是我更伟大的母亲!于是,顿时想起第四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请大家看板书,在板书启示下,小声背这首诗。(生背诗)第一、二节诗写的是作者思念(生跟随师自觉地说)母亲、妻子,在那个时候,他们还能见到吗?

  生:能!

  师:对!这叫“生离之愁”。第三节诗写母亲去世了,还能见到吗?

  生:不能!

  师:这是“死别之愁”。这些都是作者自己家的事,所以,这样的愁又叫——

  生:家愁。

  师:而国土分离,还是自己家的事吗?

  生:不是!

  生:这是国愁。

  师:非常正确!这家愁和国愁合在一起就是作者的“乡愁”。小朋友,现在我们都知道作者写的乡愁是指什么了。

  生:就是国愁和家愁。

  师:国愁和家愁就是作者的——

  生:乡愁!

  师: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都是余光中,一个年近80岁的离开大陆久居台湾的老人。此刻,正站在海岸上,翘首眺望着无限思念的大陆,那可爱的故乡,深情的吟诵着小诗:《乡愁》。

  师:(配乐,教师充满深情地叙述)小朋友们,相信余光中爷爷所写的《乡愁》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其实,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的祖国。

  【点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情感的漩涡中跳了出来,和学生一起做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学诗的重要方法:在感受的基础上领悟。教师对文本的剖析相当深刻,不仅找出了四节诗描写的内容都与“女性”有

  关,同时又以“家愁”和“国愁”再次点题,揭示出了“乡愁”的深层含义,与上课伊始提到的“思念故乡的忧愁”相比,又深入了一步。最后的结语,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延续着说不尽盼望祖国统一之梦,设计之妙、构思之巧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相关文章:

观潮语文教学实录与评析12-24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11-20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03-21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教学设计08-23

《观潮》 教学实录与评析12-24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学反思10-27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的教学反思03-20

语文教学《乡愁》教学设计03-05

《乡愁》语文教学实录02-27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乡愁》教学反思 九年级的语文下册《乡愁》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