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一、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候,你们回想家吗?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原离祖国,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两隔,长期不能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资料助读
1、余光中(1910~)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磁带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停顿、重音)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
教师作简要点评。
4、齐读课文。
其余学生听读,准备点评。
四、研读诗歌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2、学生合作研讨:
⑴《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的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时间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⑵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诗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都紧扣了事物的特征。但海峡明明是“深深的”为什么诗人说是“浅浅的”?
3、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4、比较阅读。
5、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容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6、背诵课文:
⑴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自由背诵。
⑶指名背诵。
7、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长新的主题,古诗中有许多象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首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诗人的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分组合作讨论。
自由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馈练习
阅读舒兰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你
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分别指什么?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鉴赏诗歌。
六、作业布置
《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都没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写清楚。
拓展阅读:《乡愁》学习思路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