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赴阙 赏析

2020-09-02 文天祥

  《赴阙》是南宋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短小精炼又内容丰富,深刻地反映了他卫国救国的决心、苦心和忠心。

  

  赴阙

  文天祥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注】

  ①赴阕: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长驱直入,兵临临安城下。诗人相应恭帝诏,散家产,组建义军,赶赴临安宫阙救援恭帝。

  ②役役:劳碌的样子。金注:金注碗,一种器皿。宋恭帝曾下诏赏赐文天祥金注碗等物,诏书中说:“其体吾注倚(注重倚靠)之意!”

  ③瓦全:指右丞相陈宣中、谢太后等人在强敌面前但求旦夕苟安的“瓦全”之策。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炼又内容丰富,沉郁而又激昂,生动的表现了文天祥在国难当头时赴阙的.复杂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了他卫国救国的决心、苦心和忠心。

  背景

  1276年初,临安形势危急。文天祥去皇宫陈述救国大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

  注释

  赴阙:到皇宫去

  鞯:指马鞍的垫子

  填海:借精卫填海比喻意志坚决

  苦胆:借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

  役役:奔波劳碌的样子

  金注:金注碗。1275年

  瓦全:比喻不顾名节,苟且偷生

  定千年:决定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计

  练习题

  1.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化用典故。

  (1分)化用精卫填海、吴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2分)抒发了诗人全力以赴挽救国难的壮志豪情。(2分)

  2.(1)“惭金注”表现出诗人不能及时为君王排忧解难,深感有负君王重托的惭愧之情。

  (2)“欢瓦全”表现出诗人对朝廷中苟且偷安者的悲愤之情。

  (3)尾联表达了诗人要带领义军抗击敌军助君王安定大宋的壮志豪情。

  (每点2分,共6分,对诗歌内容要适当分析)

  生平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原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文天祥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1283年,因不屈服于南侵的元兵诱降,被秘密杀害。

【文天祥 赴阙 赏析】相关文章:

范仲淹《送李弦殿院赴阙》09-06

除夜 文天祥 赏析11-02

唐诗诗词鉴赏-《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01-04

文天祥词作赏析11-11

文天祥金陵驿赏析11-28

夜坐 文天祥 赏析11-28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李商隐诗词12-28

唐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鉴赏及译文11-01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原文及赏析07-16

金陵驿文天祥 文天祥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