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唐诗原文鉴赏

2024-10-09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诗鉴赏

  这首诗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细心品味。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清冷。由于这两种冷,诗人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明乎此,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想念老友,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然而转念一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呢,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2327·《唐诗鉴赏大典》

  连路也不容易找,他们走过的足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那么,到何处去找这些“浮云柳恕无根蒂”的人呢?

  诗虽一路淡淡写来,却使人觉得诗人情感上的跳荡变化。开始,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们,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包含了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现象了,是秋气萧飒、落叶满山、空无人迹的深山。

  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这首诗,看来象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如顺水行舟,一路畅通。

  苏东坡颇喜这首诗。《许彦周诗话》载:“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

  ‘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施补华《岘傭说诗》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这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别。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配合得妥贴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 相关推荐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唐诗原文鉴赏】相关文章: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诗鉴赏08-15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文及鉴赏07-16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诗09-30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诗10-25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08-15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诗词09-15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诗赏析09-27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阅读答案11-14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诗译文及赏析06-06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阅读答案及赏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