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闻雁》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闻雁
故园眇何处1?归思方悠哉2。
淮南秋雨夜3,高斋闻雁来4。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白话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拓展阅读:韦应物慧眼识人
贞元年间,安徽和州出了竹笛演奏家许云封,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常对人夸耀说“我的外祖父就是天宝年间的御用笛子演奏家李牟,当时的人称他为李供奉。我与李牟一脉相承,可惜还无人知我。
恰巧韦应物正好在和州任行政长官。这韦应物既是著名诗人,也是音乐爱好者,还特别喜欢竹笛。到和州后听人说到许云封的精妙笛艺,十分倾慕,很快就与许云封成了朋友。
以后,他们经常交往,谈曲论律很是投缘。一天,韦应物笑着对许云封说:“我给你看一件宝贝。”接着吩咐仆人拿出一个长形的十分精致的锦盒。从中取出一只竹笛,说“这是你外祖父李牟当年送给我的乳母儿子的',他曾经跟隨李牟学吹笛,不幸年青夭折,这支笛子也就留了下来。
多年来一直精心收藏。今天你能一见,也是缘分。”这许云封一听说是外祖父留下的笛子,立即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接过来。许云封轻轻抚摸着温润光滑的笛身,一边细细地打量着笛子的一些细节,站起来对韦应物说:“果然是一支好笛,但恐怕不是我外祖父使用的那一支。”韦应物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许云封随即娓娓说出一番制笛子的学问来。
原来,做笛子的对竹子要求很高。产地必须是楚地云梦泽南边的;生长时间特别重要,当年七月十五日前生芽,次年七月十五日前釆伐晾干备用。过期竹材做的笛子,最多做到音律准确,工艺上乘,但那声音总觉沉闷黯哑,完全沒有了飘逸嘹亮的音色。如果生长期不足一年的竹材,制成的笛子声音不踏实,空乏发虚。
再加之竹材未干透演奏时气流的振动可能使竹子的纹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笛子是不能胜任演奏大型曲目的。韦应物不禁追问说:“先生高见,愿闻其详。”许云封接着说:“古今竹笛大曲一般都比较长,每段有十二节,每节又有十二拍。比如《落梅》这类曲目多感发于金谷显贵畅游斗富的豪情;《折柳》一般抒发戍边战士思乡情怀,或缠绵悱恻,或豪放不羁,因此要求演奏者能奏出最为动人的音色和收放自如的音量,也就是所谓的“至音”, 这种纹理已坏的笛子显然不能承受这些作品情感表达上的強烈震撼,勉强用来演奏,一定会吹破。
韦应物听到这一席话,心中暗暗称奇,更想当面弄过水落石出。就说:“先生大胆用这只笛子演奏,吹破了正好印证先生之言,我也不会为它可惜。”许云封推辞不过,试奏一段《六州变》,开始两句引子感觉还和风细细,婉转动听。随着乐曲渐显激烈、高亢,一丝不祥的声音使人心悸。许云封心里明白,不能停止,必须证明刚才的一席话是正确的。
不然愧对韦应物的信任。突然一声脆响之后,笛声嘎然而止。许云封呈上竹笛,韦应物一看,一条长长的裂口已贯通笛身。韦应物拉着许云封的手说:“没想到这小小的竹笛有大大的学问。先生真是独具慧眼,不愧竹笛大师啊!”后来许云封被韦应物礼聘为乐部官员,成为有唐一代笛子大家之一。
【《闻雁》 韦应物】相关文章:
韦应物闻雁05-04
韦应物 《闻雁》11-29
《闻雁》韦应物03-26
韦应物《闻雁》02-07
闻雁韦应物10-02
韦应物闻雁译文02-06
闻雁韦应物翻译01-17
闻雁韦应物译文01-16
闻雁唐韦应物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