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诗作《登鹳雀楼》原文释义赏析

2023-04-26 王之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之涣诗作《登鹳雀楼》原文释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言】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登鹳雀楼》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登鹳雀楼》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汪元量醉歌十首其九的原文释义赏析与习题

  【原文】:

  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②,万年枝③上乱啼鸦。

  北人④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①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②牙:同“芽”。③万年枝: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④北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翻译】:

  南苑西宫无人照理,已经长出了荆棘,万年枝这种象征永久吉祥的树上却有许多不吉祥的乌鸦在啼叫着,但是不再有人过问。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站立在曲曲折折的栏干旁边指指点点,手指着梅花却误认为是杏花。

  【赏析】:

  首句写南宋园林在即将灭亡的时候由于无人料理,已经长出了荆棘。万年枝即冬青树,次句写万年枝这种象征永久吉祥的树上却有许多不吉祥的乌鸦在啼叫着,但是不再有人过问。两句诗写出了南宋宫廷园林一派萧条没落的景象。三四两句写蒙古入侵者聚集在南宋宫苑把梅花说成杏花这件小事,告诉人们南宋宫苑易主,南宋政权已经沦亡了。诗中提到的几件极微小的事情,恰恰构成了诗人借以表达亡国情怀的典型环境。

  ①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的凄冷。②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元兵),入侵到南宋宫殿,站立在曲曲折折的阑(栏)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2)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5分)

  【参考答案】:

  (1)①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的凄冷。②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手法1分,还可以是以声衬静、对比、动静结合等;分析2分。)

  (2)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2分)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2分)

  • 相关推荐

【王之涣诗作《登鹳雀楼》原文释义赏析】相关文章:

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赏析10-25

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翻译赏析11-25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24

《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析04-15

王之涣登鹳雀楼内容赏析08-17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及赏析10-20

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及注释翻译03-07

登鹳雀楼王之涣全诗赏析10-19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赏析10-27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及全诗赏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