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鸡鸭名家》赏析

2022-08-22 汪曾祺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曾祺作品《鸡鸭名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作品《鸡鸭名家》赏析

  即使是以乱世为背景,汪曾祺也能写出老庄的闲适来。他的小说《鸡鸭名家》不是写能人的嚣张,而是写能人的闲适和惬意,将能人的那种归属感进行了一番美妙的描述。

  余大房养着,每天擎着他的“其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到处闲逛,为什么呢?因为余老五有本事。他是一个炕房师傅,每年清明前后炕小鸡时他就该大显身手了。所谓“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应是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的自豪之语。

  文中描写余老五炕小鸡的场面是极其庄严隆重的,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

  余老五这两天可显得重要极了,尊贵极了,也谨慎极了,还温柔极了。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

  以上这段描写让我忘记了小说中的余老五仅仅是个炕小鸡的能人,我读了这一段,不由自主的为天下能人喝彩。无论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人,还是“十年寒窗苦”的才子,都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代价才掌握了一技之长,在表演这一才能中心中便有无限的自豪。就像《庄子》中佝偻承蜩的故事所说的,“虽天地之在,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正是这种“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精神状态才造就了各行各业无数的能人。

  余老五自掌炕以来,从未误过一回事,同行中无不赞叹佩服。道理是谁也知道的,可是别人得不到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才分,是学问,强求不来。

  以上这一段写得多么得意,余老五的.本事根本不亚于研究各种轻重型武器的专门人才,事业各行各业根本没能贵贱之分,关键是从业人员能否精通这门技艺,而且将自己的所知所会运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百姓造福。世俗生活中正是有了余老五这样的能人,生活才丰富多彩,此类能人是真正的精英。

  当有人要将余老五从余大房这里“挖”走时,余老五戏称东家已给自己买好了坟地,后来,余大房真的给余老五买了坟地。这让我想起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个女子在丈夫死后,又嫁一个男人。而第二个丈夫又死了,她就立志为第二个丈夫守节。第一丈夫的鬼魂就来质问她,为什么不给自己守节,而给第二个丈夫守节?此女子说,你从来没有把我当作结发妻子,从来不会温情脉脉地对待我,而我的第二丈夫却从不因我再嫁而歧视我,两年间恩情似海,我怎能不感动呢?一席话说得第一个丈夫哑口无言。纪昀就借古人的话评论:“众人遇我,众人报之;国士遇我,国士报之”,我想,这余老五对于余大房的知遇之恩也是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的吧?

  《鸡鸭名家》中还写了另外一个不走运的能人——陆长庚。陆长庚是养鸭的,一生不得志,所以有点潦倒颓废。“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借陆长庚写尽天下失意之能人的郁闷,令人扼腕叹息。因为有陆长庚的失意衬托着,我们才发现,余老五的得其所哉才是令我们向往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生平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汪曾祺作品《鸡鸭名家》赏析】相关文章:

汪曾祺《鸡鸭名家》原文赏读09-18

汪曾祺作品的阅读赏析08-31

名家作品赏析:朱自清歌声11-16

汪曾祺作品09-09

汪曾祺作品特点08-10

汪曾祺作品《牙疼》10-18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01-24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04-14

汪曾祺作品《徒》简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