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品读赏析

2024-09-29 王维

  1、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描绘遥想的春天美景,作为一篇书信,这样安排是否合理?其书信的体例在内容上有何体现?

  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的一份邀请函。作者把冬景写得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他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书中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与收信人裴迪有着密切的关联。“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表明这是二人相处的往事,是二人共赏的风景;“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强调这是二人共同的志趣。作者正是做到了以此来吸引说服对方。虽然写景占很大比重,但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本文虽然是封书信,其实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秀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2、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味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人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⑴诗情画意的意境:

  作者善于从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善于把对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于景物的描绘中,使诗文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第二段,绘蓝田山的冬夜图。水深沉、月照城郭,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隐约可见,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第三段,写白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展开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浪漫多姿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⑵动静结合的手法:

  第二段,诗人登上华子冈,写从深巷传来寒犬的吠叫、村中夜间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声如己闻,更能使人感受到川月下寒冷幽静、寂寥无人的情形。以动衬静、以声显寂。

  ⑶从容有致的顺序:

  作者在对山中冬夜景色的描绘中,先点出“北涉玄”的经行路线,并以“清月映郭”带出特定的时间背景和景物总特征,然后顺着由近及远、由水而山、由视到听、由色到声的次序进行描写,井然有序。

  3、王维在《山居秋暝》《过香积寺》《鸟鸣涧》《鹿柴》等诗中有许多炙人口的句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出了诗人追求人生宁静、闲适的境界,在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是否有同样的人生境界?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境界?

  王维的诗、文中常用“寒”“空”“清”“冷”这些字,如本文的“清月”“清流”“清妙”“寒犬”“寒山”,营造出一种空灵凄清的意境,是作者静寂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在一种寻觅大自然宁静逸趣的状态下,沉醉于大自然富有生机而又不受干扰的境界中,充满禅意。这正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真实写照。此外,文中写到,在将近腊月的好天气里,作者专程跑到山里看望裴迪,发现朋友正读经,却也并不打扰,悄悄地往山里的感配寺去,吃过饭后,趁着月色回家。似乎看看就行,甚至去而未见,也就意思到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平和闲适、随遇而安之感。

  诗人信奉“禅”。禅宗比之道教是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与其百般挣扎屡遭磨难,不如游仙访道聊度人生。他们我行我素,或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或传经布道于百姓之中,或寄情山水,或隐身于民间,与佛教人士有着或深或浅的交往,成为唐代士人的普遍倾向。

  4、学者刘墉认为:“万事不关心,产生在万事都关心之后,如同‘坐看云起时’,总要在‘行到水穷处’之后。前面的困顿、华、激情都看过了,哭了、笑了,笑中带了泪,悲极有了笑,突然,一切看开,感觉全麻木了。王维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能把心放在中间,不偏、不倚,扩大充塞于天地之间。”你同意他的高见吗?

  • 相关推荐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品读赏析】相关文章: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赏析05-07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及赏析08-29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10-30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11-01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答案05-23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课文翻译10-09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赏析翻译09-21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