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对王维肯定都不陌生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理解古诗很难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古诗词中的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但是在其诗歌中可以发现道家思想的存在。他早年也与道士交游,写下不少神仙诗。
一、序言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在唐代享有盛名。他与李白、杜甫一起,据有三足鼎立之势。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指出:“吾于天才得李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又可见王维尚佛,其诗歌受禅宗影响,禅趣盎然。但同时,王维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歌中也有体现。王维早年有一段时间颇倾心道教,到后来也一直没有割断这一情缘。他写过一些神仙诗以及和道士交往的诗。如《鱼山神女祠歌》、《桃源行》、《赠焦道士》、《赠东岳焦炼师》、《过太乙观贾生房》、《送方尊师归嵩山》、《和尹谏议史馆山池》、《赠李颀》、《李居士山居》、《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送张道士归山》等诗歌,都跟道家关系密切。
本文从意象选择和色彩运用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竹意象和云意象的分析,以及王维在诗歌中经常运用的青白二色的分析,理解王维与道家的紧密联系和其诗歌中蕴含的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二、王维诗歌中的道家思想
王维写过一些神仙诗。如他在早年出官山东时,作《鱼山神女祠歌》。这座神女祠祭祀的是著名的天上玉女智琼,她和弦超的传说是六朝以来文人们所艳称的人、神恋爱故事。王维的这首诗歌中的“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表现了其倾心神秘的心态。还有如他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篇作品是演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来。这首诗改变了原作的情节,把在桃花源中避难的人们说成是仙,而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也被王维描绘成仙境了。可见王维对道教神仙是向往的,他把自己的社会和人生理想寄托在道家的神仙世界中。
在王维的诗歌中,人们都注意到王维崇信佛教,其实与此同时,王维还和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在《过太乙观贾生房》诗中称:“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他以道门之子自命,和出家当了道士的贾生在早年有过长期的交往。在与道士的交往中,王维还写了不少赠别诗,如《赠焦道士》、《赠东岳焦炼师》等。在《赠焦道士》诗中写到:“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缩地朝朱阙,行天使玉童”,在诗歌中描写了在天地间悠游自在,不受束缚的神仙形象,表露了心中的无限钦羡之情。王维在学佛的同时也学道,《春日上方即事》中提到:“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王维诗作中,还经常运用到道家的典故,如《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有如下两句:“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这里的“玄言问老龙”用的就是道家的典故。“玄言问老龙”,出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寓言故事:“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老龙吉作为体悟道性的真人形象出现在其诗歌中,可见王维与道教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意象的选择:
王维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很受道家的影响,如竹、云等意象。竹代表仙风道骨、高洁正直,在道教的仙话传说中经常提到。在很多仙话中,得道成仙之人飞升后就会留下一青竹杖。青竹功用丰富,“青竹不仅是神仙自度的仙化意象,也是神仙度化他人的工具”。ii道教对竹也的确独有情钟,陈寅恪先生说:“天师道对于竹之为物,极称赏其功用。”道教钟情于竹是着眼于其“继嗣”和“寿考”等功能,陈寅恪引《真诰》云:“我按九合内志文曰: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试可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天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微著之兴,常守利贞。此玄人之秘规,行之者甚验。”而这与神仙长生不死的意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竹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形象,在《诗经》中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清人陈奂《毛诗传疏》释曰:“以绿竹之美盛,喻武公之质德盛。”但竹与清高隐逸形象联系起来是在魏晋时期。魏晋有不少与竹相关联的隐逸故事,如阮籍、嵇康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王维的诗歌中,竹意象运用于构建清幽静谧的环境,表达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如《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有《竹里馆》,篇名就提到竹林,在竹林这个清静之地,诗人“独坐幽篁里”,安静而无一分杂念,享受寂静,这也正是道家所追求的。在其诗歌《桃源行》中描写桃源环境时也提到竹意象――“近入千家散花竹”,诗人在诗歌把竹意象细致刻画,美好的桃源中有悠悠绿竹四处映衬,更显清幽。把竹安插在桃源仙境中,既是道教重视竹的表现,也流露出诗人王维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云意象在王维诗歌中也经常运用。云本身就是漂浮不定的,在诗歌中的意蕴也就更丰富。王维诗歌中经常提到白云意象,如“白云无尽时”、“东山白云意”、“归云时抱峰”、“怅惆故山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当诗人行到水穷山尽的时候,诗人不但不在乎自己已步入绝境,反而怡然地欣赏天边的浮云。也就是说当诗人王维置身于自然的美好风光中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我”的存在,去欲返真,这种“忘我”、“弃我”的精神,与庄子关于精神修养的重要法则“坐忘”暗合。
人物介绍: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主要影响:
1、文学
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2、思想内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王维其它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王维诗《红豆》书法作品王维作品中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
3、艺术风格
王维诗境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人们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作,这的确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很多,大多具有这种诗情画意融合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音律美。王维诗歌音律随着内心态度的转变而转变,即不断由边塞诗歌的意气风发转向山水田园诗的自然幽静。例如《使至塞上》,通过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实现了对大漠场景恰到好处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大漠苍茫浩瀚的景象,同时又仿佛可听到大漠上空掠过的雁群及长河奔流向前的声音,波澜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动静相宜的画面绘声绘色。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引入了诗、画、乐等一系列艺术元素,诗人凭借自身对层次、色彩、音律的巧妙处理,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灵动境界。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具有禅意美。王维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禅宗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启发了诗人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并且还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空明的禅意风格,这同样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作出的一大贡献。王维营造出”空”“静”的意境,重传神、轻迹象,他创作的各个细节似乎都在服务于完整的境界。例如《鸟鸣涧》,依托对鸟鸣春润灵动画面的描绘,彰显了诗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又如《竹里馆》,表面上看用词造句平铺直叙,然而却通过对“独坐”“弹琴”“长啸”与“幽篁”“深林”“明月”等词语的对照应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围中营造出人物一体、空灵寂静的禅境。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浸透着若隐若现的禅机哲理。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美学艺术力。
4、诗歌影响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传统,还吸纳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醇美,进而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所以在中国诗歌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王维的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实际上也是以王维诗为宗尚。[1][5][8][9][10]
5、绘画
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仿作王维是出色的画家,他在唐代早已画名流传。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同时王维也找到了较为合适的笔墨语言来描述这种意境,禅宗不可言传之意,一经诉诸视觉画面,境界则自然清新。
最能代表王维书画成就的,是山水画。王维所处时代的山水画坛,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占据主流。青绿山水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外形轮廓,少有墨的皴擦,用青绿颜色填之,画面观感富丽堂皇,犹如仙人之境,故深受达官贵人的推崇喜爱。与其相对峙的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写意山水风格,特点是用线的粗细变化表现山石林木,风格可称为“有笔无墨”。而王维擅画平远景,在重色的青绿山水和重线的写意山水之间,选择了一种调和的新技法,“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这也就是后人常说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浓墨加水,多用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这种渲染之法,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表现力,是王维对山水画的一大贡献。
王维接触惠能的弟子神会禅师之后,被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所折服,参禅方法从“渐修”转为“顿悟”,从而开创山水画南宗。
王维不是靠画生存的专业画家,他作画的出发点和目的完全是抒发个人性情,可以说,至王维伊始,绘画的功能在逐渐转变,从“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文宣功能转向面对自我,专注于画家个人的心灵与精神。他的画作多为山林小景,多用水渲染,自然平淡,清新雅淡,其平远的构图传达出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从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独特艺术底蕴。但是王维并没有可靠的真迹流传下来,现仅存的《辋川图》《雪溪图》《江山雪意图》等均为后人摹本或伪托之作。同时他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流世。
王维开启了文人画传统。他的画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向往超然、闲适的情怀,追求更多观照内心的与禅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其文人画鼻祖的追加定位是始于后人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等人的极力推崇,并随着文人画大兴オ真正开始得以确立。宋代以降,王维绘画的地位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他的画风、绘画思想対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少,后世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系统,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确地在《画旨》中云:“文人之画,自右丞始”。由于董其昌的大力推崇,王维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
轶事典故:
1、辋川别业
王维四十四岁左右时,为供“志求寂静”的母亲用以修行静养,于“蓝田县营山居一所”,即辋川别业。此后苦心经营为一片山水胜地,成为他“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唐冯蛰《云仙杂记》说:“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需要两个童子专门扎扫帚,还时常供不应求,可见其规模之大,更可见其对“洁净”的极高要求。
2、常年素食
王维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发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动天地万物,宇宙苍生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他还不止一次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的职田献出,作为周济穷苦之用。王维临终之际给平生亲故留下遗言,多是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语。洵为正念分明,从容不迫。
3、音乐天才
有关王维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 相关推荐
【王维古诗词中的道】相关文章:
王维《桃源行》古诗词02-22
王维的古诗词25首07-17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词赏析06-08
《辛夷坞》王维古诗词赏析意象08-24
鹿柴王维古诗原文及古诗词翻译08-04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10-20
从古诗词中取名08-20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08-24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08-09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