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望庐山瀑布最新知识点

2022-08-21 望庐山瀑布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望庐山瀑布最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望庐山瀑布反思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题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绝句》伊始,我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图来出示古诗,让同学们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以图来辅助理解“千秋雪”、“含”、“万里船”等词,效果良好。这样的教学也能很好地实现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总之这一节课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而且各知识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另外,我还利用现实环境帮同学们理解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让同学们将教室的窗户当作一张白纸,然后看窗外的景色。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总之,这一节课更让我明白,低年段不要过分注重课文字词的理解,而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引导。这一节课也让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

  三年级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市小语会“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株洲市的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五、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六、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七、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李白的资料,积累李白的诗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瀑布》资料每生一份。

  八、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2、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师述: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学生多次试读。(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师述: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诗意所联想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随机板主题图。)

  3、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4、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观,学生即兴描述瀑布的形状,激发学生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

  提问: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

  3、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请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六)唱读古诗,细品诗韵。

  1、师述: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

  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新颖的古诗读法。

  3、学生展示个性化读法,欣赏《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读《瀑布》,引导积累。

  1、点拨古诗的重要学法:反复吟读。

  2、拓展延读《瀑布》。

  (1)师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之诗中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背诵。

  3、布置课后作业:找找关于描写瀑布的其他诗和文读一读,背一背。

  三年级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层,九重天,即天空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赏析

  紫烟,日光照射水气反射出的紫色的烟雾。

  前川,一作“长川”。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上,生起紫色烟雾,像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三千尺的高处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天而降。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是指庐山的一座山峰——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团团紫烟。一个“生”不仅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更为状写瀑布设置了雄浑的背景,也为下文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遥看瀑布”四字从结构文法上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从角度上看,又是写远处。而“挂前川”中的一个“挂”字维纱维肖地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因距离远,视觉开阔,所以画面才会如此宏大而壮观:山上烟雾缭绕,山间白练高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从近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下,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迅猛。“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峻。即使这样写,诗人仍然觉得还没有把瀑布的雄浑与奇异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以“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度渲染,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璀璨的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一个“疑”子,道破是诗人的想象,引人遐想,令人感到意味深长,无疑使瀑布增添了几分空灵、奇幻神奇的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特而又精巧,语言洗炼明快而又生动形象。不愧为诗仙李白的传世佳作!

【三年级望庐山瀑布最新知识点】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知识点12-07

望庐山瀑布10-29

《望庐山瀑布》11-03

最新《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1-02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11-16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11-10

《望庐山瀑布》知识点3篇12-08

关于望庐山瀑布最新教案11-12

《望庐山瀑布》反思06-26

《望庐山瀑布》的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