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2020-11-07 王昌龄

  我们大家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虽然学习了很多,但是你们真正的会学习古诗吗?并不是,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供大家学习参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准备: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

  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

  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

  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

  补充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

  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

  4、比较阅读:

  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

  一个版本末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

  四、教后记: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2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

  学生齐背(到《赠汪伦》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体现出了李白与朋友之间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板书课题(别忘作者)

  同学们对李白应该比较熟悉了,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咱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朋友呢? 一位学生介绍(介绍的好我可以说:非常好,看来你和李白的关系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补充。

  出示PPT,红字一定要着重掌握。

  过渡: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闻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咱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1、2。

  学生读完,提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古诗四步学习法啊?

  三、诵诗文

  好,同学们的记忆力非常好,我还听说咱班同学的朗诵功力很厉害,诗为心声,哪组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呢?

  学生读之前,提问: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后,我说: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很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抑扬顿挫。现在可以开始了,组长起头。

  找两个小组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再找两个人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最后齐读。

  四、品诗句

  过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预习资料自学2分钟,弄清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内统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学上前将题目和4句诗的翻译写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诵诗句和翻译。

  写完教师挨个小组评价,分四点:1、内容对错。2、错别字。3、语病。4、补充内容要加括号。

  评完一组,该组起立齐读诗意。

  五、悟诗情

  过渡:诗句的意思已经清楚了,下面我开始进入诗的灵魂部分――悟诗情。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读完,现在开始合作探究。

  过程中随即提出总体要求或加入每组讨论。

  六、讨论完,挨个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七、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然后说:爱月的李白懂得借月传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龄定会读月明心,沐风会神,两颗心,远隔万水千山,就这样融汇在朗朗明月、习习清风之中,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种相知相会的神交更令人感动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难时,没有来得及问候一声,更没有亲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给昌龄一轮明月,一颗愁心,却给置身蛮荒的朋友带来了永远的希望。

  八、拓展: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说,我最后说:同学们知道还真不少,我也为大家收集了几句送别诗,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

  九、达标测试

  最后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达标测试.

  师:怎样赏析诗歌呢,这说来话长。最简单的就是沿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或某种手法(某些词句)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我先来作个示范。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赏析以下三句。四人为一小组,把赏析的内容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好。

  生: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生: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同情与安慰。

  生:最后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风也同明月一样,读懂了诗人的心音,愿把诗人一片赤热的情怀直送到夜郎西。

  师: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

  生:一片真挚的友情。

  生:一颗赤诚的心。

  5.艺术特色。

  师: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读懂了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了李白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那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又在哪里呢?

  生: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 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 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2、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二)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三)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 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四)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1)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2)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五)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2)客:指韦八。

  (3)咸阳:指长安。

  (4)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赏读李白:

  1、送别诗、友情诗: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

  《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 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

  《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 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风采:师生共读《将进酒》。

  (八)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九)课下作业:

  1、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

  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06-0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范文07-0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12-07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03-2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09-1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欣赏12-2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12-1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12-1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11-30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王昌龄《出塞》鉴赏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