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塞上曲》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诗文解释】
蝉在空旷的桑林里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正是秋寒的季节。出塞入塞都是一片寒凉,到处都是枯黄的芦草。自古以来幽州并州的征人,都与尘沙一起衰老。不要学逞意气的游侠儿,夸耀自己的紫骝马。
【词语解释】
空桑林:指桑叶枯落的桑树林。
紫骝:泛指骏马。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5)共:作“向”。
(6)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7)矜:自鸣不凡。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这是一首反战诗,描写了塞外百姓的荒凉。诗人描写了征人与尘沙共老的凄凉画面,同时也警戒戍边的人,不要持武逞强。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本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拓展:塞上曲原文和赏析
蝉鸣空桑林1,八月萧关2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3客,皆共尘沙4老。
莫学游侠5儿,矜夸紫骝6好。
注释:
1、空桑林:一作“桑林间”。
2、萧关:唐属原州平凉郡,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3、幽并(bīng):幽州和并州,指古燕赵一带。《隋书·地理志中》:“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人性劲悍,习于戎马”。
4、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5、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裴骃《集解》引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唐代游侠之风甚盛,如李白即好任侠。但游侠有恃勇骄纵的一面,故诗云“莫学”。
6、矜(jīn)夸:骄傲夸耀。紫骝:骏马名。
赏析:
前四句极写边地之寒苦萧条,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批评“游侠儿”的恃勇骄纵,赞扬“幽并客”的战死沙场。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渲染,正是为了突出幽、并健儿以身许国的忠勇。五六两句,亦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也,可见盛唐人的悲壮情怀。
【王昌龄《塞上曲》的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王昌龄《塞上曲》唐诗赏析10-30
采莲曲王昌龄翻译赏析10-16
塞上曲·其一 王昌龄10-16
釆莲曲王昌龄翻译赏析04-22
春宫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10-07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3-23
春宫曲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10-09
王昌龄采莲曲翻译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