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重阳诗什么意思

2020-11-09 王勃

  导语:诗人王勃所写的重阳诗备受人们的喜爱,向我们展现了重阳节的景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重阳诗的意思,欢迎阅读!

  九日(九日重阳节)

  唐/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意思】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的风俗习惯。开门就看见了菊花。可为什么不送酒来,想是不知哪里是陶渊明的家。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②若个:谁,哪个。唐卢照邻《行路难》诗;“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陶家:指晋陶渊明家。

  【赏析一】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这重阳佳节,家门前的菊花正盛开着。这正是陶渊明对菊饮酒的时候。陶渊明虽然家贫,还有王弘这样的达官来为他送上美酒,可是今日那些门前闹闹嚷嚷的送酒之人不绝的豪贵之家,哪有一个是可以称得上像陶渊明那样的高士呢?这是诗人在重阳节看见豪贵之家竞相馈赠邀饮,而自己这类寒士却十分冷落寂寞而发出的感慨。

  【赏析二】

  开头两句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作者早晨起来打开门一看,花园内的菊花开了,那一朵朵晚香在露珠的滋润下含着娇羞,向早起的作者问候,带给他声声的祝福。朝霞旖旎,花香馥郁,作者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于是,面对着美艳的菊花,他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想起了晋代的.陶渊明。“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是啊,每个人的家里都栽满了菊花,那个来送酒给陶渊明喝的人,他怎么能认识哪一家是陶渊明家呢?我们知道,陶渊明爱菊成癣,爱菊成痴,他不仅把房前屋后,山坡隙地都栽上了菊花,而且还用菊花泡酒喝,名之日:“菊花酒”。他虽性喜酒,但却因家境贫寒,“酒债寻常处处有”。有许多朋友知道陶渊明的境况,便常常送酒给他喝,故作者在此才有此一句。四句诗,前两句写眼前景,后两句通过想象以吊古,容量还是很大的。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意思一】

  农历九月初九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意思二】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赏析一】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想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赏析二】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这两句的确很妙。因为错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王勃的重阳诗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王勃诗辨析06-28

王勃的经典诗07-30

王勃著名的诗02-13

王勃简单的诗02-11

王勃的诗大全02-10

诗人王勃的诗02-06

唐代王勃的诗02-05

王勃带花的诗02-03

王勃的诗鉴赏06-26

王勃的诗有05-26

诗人王勃奇异的人生 《春游》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