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古诗

2024-03-30 王安石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安石古诗1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王安石古诗2

  关于元旦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王安石古诗3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歡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歡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古诗4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王安石古诗5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7、《久雨》

  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

  8、《露坐》

  露坐看沟月,飘然风度荷。

  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

  老失芳岁易,静知良夜多。

  陵秋久不寐,吾乐岂弦歌。

  9、《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0、《秋夜二首》

  其一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其二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

  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11、《试院中》

  其一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

  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其二

  白发无聊病更侵,移床卧竹向秋阴。

  朝来雁背西风急,吹折江湖万里心。

  其三

  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姮娥。

  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

  12、《杂咏三首》

  其一

  怀王自堕马,贾傅至死悲。

  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

  哭死非为生,吾心良不欺。

  滔滔声利间,绛灌亦何知。

  其二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

  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

  岂不得禄赐,归卧自郗歔。

  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

  其三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

  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

  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

  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

  13、《再次前韵》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14、《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系身高处本无心,万窍鸣时有玉音。

  欲作镆耶为物使,知君能笑不祥金。

  疏铁檐间挂作琴,清风才到遽成音。

  伊人欲问无真意,向道从来不博金。

  15、《白云》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16、《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其一

  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

  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

  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

  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

  其二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

  余光永後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17、《次韵酬龚深甫二首》

  其一

  恩容楚老护松楸,复得一龚从我游。

  讲肄剧谈兼祖谢,舞雩高蹈异求由。

  北寻五作故未憖,东挽三杨仍有樛。

  陟巘降原从此始,但无瑶玉与君舟。

  其二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

  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

  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

  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18、《次韵酬宋中散二首》

  其一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其二

  超然京洛谅难双,处在家庭誉在邦。

  道义门中窥户牖,风骚坛上见麾幢。

  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信美贤公有才子,笃诚真复类尨降。

  19、《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其一

  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

  十年亲友半零落,回首旧游成古今。

  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

  扁舟过客十年事,一梦此山愁至今。

  20、《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其一

  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只在两楹间。

  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华盖北瞻夭帝座,蓬莱东想道家山。

  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其二

  掖门相对敞铜鐶,(巘去山加车)(巘去山加车)飞甍在两间。

  润色平生知地禁,登临此日愧身闲。

  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

  忽忆初来秋尚早,紫微花点绿苔斑。

  21、《韩信》

  其一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其二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22、《河间》

  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

  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

  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

  乃知阴自修,彼不为倾商。

  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

  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

  23、《荷花》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24、《寄孙正之》

  其一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

  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

  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其二

  南游忽忽与谁言,共笑谋生识最昏。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

  25、《寄吴氏女子》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26、《寄吴氏女子》

  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此得优游。

  江湖相忘真鱼乐,怪汝长谣特地愁。

  27、《偶成二首》

  其一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其二

  怀抱难开醉易醒,晓歌悲壮动秋城。

  年光断送朱颜去,世事栽培白发生。

  三亩未成幽处宅,一身还逐众人行。

  可怜蜗角能多少,独与区区触事争。

  28、《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後期何日是,寄书尘见雁南征。

  29、《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栋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30、《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王安石古诗6

  1、送石赓归宁

  [宋] 王安石

  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

  所操十余篇,浩荡决江河。

  侧身朝市间,乐少悲惭多。

  文章旧所好,久已废吟哦。

  开编喜有得,一读瘳沉疴。

  裹饭北城阴,永怀从晤歌。

  又欲及岁晚,空堂扫丝窠。

  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

  忽随雁南飞,当此叶辞柯。

  去去梨岭高,想见青坡陀。

  黄花一杯酒,为寿乐如何。

  微诗等瓦砾,持用报隋和。

  2、送苏屯田广西转运

  [宋] 王安石

  置将从来欲善师,百城蹉跌起毫厘。

  驱除久费兵符出,按抚纷烦使节移。

  恩泽易行穷苦後,功名常见急难时。

  孺文此日风流在,直笔他年岂愧辞。

  3、送孙立之赴广西

  [宋] 王安石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4、送吴仲庶出守潭州

  [宋] 王安石

  吴公治河南,名出汉廷右。

  高才有公孙,相望千岁後。

  平明省门开,吏接堂上肘。

  指撝谈笑间,静若在林薮。

  连墙画山水,隐几诗千首。

  浩然江湖思,果得东南守。

  传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方今河南治,复在荆人口。

  自古楚有材,酃渌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贾生否。

  5、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宋] 王安石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6、田单

  [宋] 王安石

  湣王万乘齐,走死区区燕。

  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

  舞鸟怪不测,腾牛怒无前。

  飘颻乐毅去,磊砢功名传。

  掘葬与劓降,论乃愧儒先。

  深诚可奋土,王蠋岂非贤。

  7、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宋] 王安石

  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8、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宋] 王安石

  城郭纷纷老倦寻,幅巾来寄北山岑。

  长遭客子留连我,未快穿云涉水心。

  9、西风

  [宋] 王安石

  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

  老大多感伤,畏此蟠蟀鸣。

  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

  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

  起视天正黑。

  弱云乱纵横。

  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

  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

  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

  10、惜春

  [宋] 王安石

  满城风雨满城尘,盖紫藏红漫惜春。

  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王安石古诗7

  金山三首

  [宋] 王安石

  波澜荡沃乾坤大,气象包藏水石闲。

  只有此中宜旷望,谁令天作海门山。

  金山三首

  [宋] 王安石

  天日苍茫海气深,一船西去此登临。

  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进字说二首

  [宋] 王安石

  正名百物自轩辕,野老何知强讨论。

  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进字说二首

  [宋] 王安石

  鼎湖龙去字书存,开辟神机有圣孙。

  湖海老臣无四目,谩将糟粕污修门。

  精卫

  [宋] 王安石

  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景福殿前柏

  [宋] 王安石

  香叶由来耐岁寒,几经真赏驻鸣銮。

  根通御水龙应蛰,枝触宫云鹤更盘。

  怪石误蒙三品号,老松先得大夫官。

  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九鼎

  [宋] 王安石

  禹行掘山足百谷,蛟龙窜藏魑魅伏。

  心志幽妖尚觊隙,以金铸鼎空九牧。

  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

  鼎成聚观变怪索,夜人行歌鬼昼哭。

  功施元元後无极,三姓卫守相传属。

  弱周无人有宜出,沈之九幽拆地轴。

  始皇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奸窥邑屋。

  马玘大夫挽辞

  [宋] 王安石

  冠盖青门道,知君自少时。

  从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

  江月明丹旐,湖风冷繐帷。

  音容虽可想,材力竟何施。

  莫疑

  [宋] 王安石

  莫疑禅伯未知禅,莫笑仙翁不学仙。

  灵骨肯传黄蘖烬,真心自放赤松烟。

  莲华世界何关汝,楮叶工夫浪费年。

  露鹤声中江月白,一灯岑寂拥书眠。

  秋风

  [宋] 王安石

  揫歛一何饕,天机亦自劳。

  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

  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

王安石古诗8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背景简介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称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江上》重点字词解析

  ①隐映忽隐忽现。

  《江上》赏析

  《江上》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明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十低首徘徊的诗人在。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丁。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与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美。

王安石古诗9

  陈桥

  [宋]王安石

  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

  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

  杨柳初回陌上尘,烟脂洗出杏花匀。

  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呈柳子玉同年

  [宋]王安石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春山

  [宋]王安石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

  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

  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次韵冲卿上元从架至集禧观偶成

  [宋]王安石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

  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

  辇前时看新歌舞,仗外还如旧徼巡。

  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

  [宋]王安石

  君方困旅食,予亦误朝簪。

  自索东方米,谁多季子金,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

  客主竟何事,萧条梁父吟。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

  [宋]王安石

  微之出守秋浦时,椎冰看捣万谷皮。

  波工龟手咤今样,鱼网肯数荆州池。

  霜纨夺色贾不售,虹玉丧气山无辉。

  方船稳载献天子,善价徐取供吾私。

  十年零落尚百一,持以赠我随清诗。

  君宁久寄金谷地,方执赐笔磨坳螭。

  当留此物朝上国,日侍帝侧书新仪。

  不然名山副史本,褒拔元凯诛穷奇。

  咨予文章非世用,画镂空尔靡冰脂。

  挥毫才足记姓字,窃学又耻从师宜。

  匆匆点污亦何忍,嘉贶但觉难为辞。

  篇终有意责赵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倾囊倒箧聊一报,安敢坐以秦为雌。

  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

  [宋]王安石

  霜雪纷纷上鬓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桑麻只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

  此地旧传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飘然更有乘桴兴,万里寒江正复艚。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宋]王安石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丹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却相亲。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林亭

  [宋]王安石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

  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

  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

  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余。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十三女岗

  [宋]王安石

  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

  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

  音容若有作,无力倾人城。

王安石古诗10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王安石古诗11

  1、《梅花》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登飞来峰》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元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明妃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6、《春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7、《梅花》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8、《孟子》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9、《即事》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0、《江上》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古诗12

  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注音:

  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

  kěn yǔ jun1 wáng juàn tǔ lái ?

  乌江亭介绍: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乌江亭 王安石翻译: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乌江亭 王安石字词解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乌江亭 王安石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古诗13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宋] 王安石

  风玉萧萧数亩楸,箨龙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宋] 王安石

  北轩名字经平了,爱此吾能为赋诗。

  山雨江风一披拂,箨龙还自有吟时。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宋] 王安石

  仙事茫茫不可知,箨龙空此见孙枝。

  壶中若有闲天地,何苦归来问葛陂。

  题朱郎中白都庄

  [宋] 王安石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天下不用车

  [宋] 王安石

  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

  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

  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

  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

  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

  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

  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

  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

  同昌叔赋雁奴

  [宋] 王安石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同长安君锺山望

  [宋] 王安石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同杜史君饮城南

  [宋] 王安石

  山公游何处,白马鸣翩翩。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

  同应之登大宋陂

  [宋] 王安石

  望阔真多思,凭高更损神。

  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

  寂寂兴亡事,悠悠来往人。

  素衣吴白紵,尽化洛阳尘。

  退朝

  [宋] 王安石

  门外鸣驺送响频,披衣强起赴鸡人。

  火城夜闇云藏阙,玉座朝寒雪被宸。

  邂逅欲成双白鬓,萧条难得两朱轮。

  犹怜退食亲朋在,相与吟哦未厌贫。

【王安石古诗】相关文章:

王安石古诗11-17

《元日》王安石古诗12-06

王安石古诗《元日》10-12

梅花古诗王安石11-16

古诗元日王安石10-27

元日王安石古诗01-20

王安石的古诗(精选50首)07-19

古诗春夜王安石03-05

元日王安石古诗读音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