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优秀教案

2020-09-02 题西林壁

  引导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这首诗告诉我们,想问题不能只从一方面考虑,而要多方面思考。作为老师,怎么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讲完这节课,让小学生们更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题西林壁》优秀教案范本,欢迎大家参考改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优秀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勾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一)、解诗题,知作者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多诵读,悟诗情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随堂测验
 

     一:解释下列词

  题:__西林:____   只缘:_____不识:____ 横看:__

  二: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 )—— ( )。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

  横看:正面看

  二

  1、宋 苏轼 三苏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写景 明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三、C


【《题西林壁》优秀教案范本】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 优秀教案06-13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10-23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案范例11-17

题西林壁教案范文12-29

小学题西林壁教案09-04

苏轼题西林壁教案06-09

2017题西林壁教案05-26

《题西林壁》名师教案05-20

《题西林壁》教案示例05-18

小学《题西林壁》教案05-09

《题西林壁》书法作品 《题西林壁》课后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