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2022-11-05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1

  《滕王阁序》是很难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症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存在很大的隔膜,由于教者肤浅的阅读,本身也无法被文字所打动,而套用一些流于表面的不属于自己的一些论断,无论教者如何着力和卖力,只是隔靴蚤痒。如果一篇优秀的文字自己没有阅读透,没有读出属于作品的味道,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仓促上马,这和烂尾子工程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简直可以不上。如果教师的内心是一沟死水,想激起学生的心理的波澜,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教者必须要放大自己的眼睛,敞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被亲近、被感动。只有自己先被文字感动,被情怀点燃,然后如何大胆取舍文本的内容,为我所用,以情动人,亲近古人,是这次设计的出发点。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为主,少讲解。骈体文,较华丽,重技巧,易朗诵。

  师:出示王勃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瞧,这个人!)

  投影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14岁被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被授朝散郎。

  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王府侍读。王勃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18岁,侍读一年,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GUO)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下死罪,遇大赦天下,免除灾难。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父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27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作为初唐四杰的他,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的人生经历吗。

  (学生回答,命运悲惨,才华横溢,波澜起伏)

  师:老师的概括是,过山车式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悲剧感的人生。

  (出示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

  行为都相当浪漫,

  遭遇尤其悲惨

  ——闻一多)

  师:如今这位天才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非常喧闹繁华的滕王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王阁,但他还是无法抹去生活给他带来的种种的创伤和悲凉,这集中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师生共同朗读)

  师:这是王勃的千古一叹——兴尽悲来,越过喧嚣,叹尽辛酸,满纸悲凉文,谁解其中味?

  师:我们从文字看到了哪些层次悲,(学生寻找、回答)

  生: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悲叹人生短暂。

  师:有志之士总是悲叹人生的短暂,因为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像曹操,一代英雄,也感叹,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再说初唐知识分子的功业意识特别强烈,就是进取心尤其强烈,宁为百夫长

  生:胜做一书生。

  师;这是第一层次的悲。还有吗?

  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师:你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文字?(学生朗读,重点是谁,尽两字要念出,同情者稀少,人生的无助感。)

  生:还有。“望长安于日下”四句,

  师:注意其中的方位,明写南(南溟)、北(北辰),暗藏东(吴会)、西(长安),抒写远离京城、被四方抛弃,失意流落之情。

  生:失意流落,孤独之悲,为前途渺茫而黯然

  师:这和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鲜明的反差,是海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对一个有抱负的知识来说,这些悲是次要的,更深层次的悲,还有?

  生:就是怀才不遇。

  师:对,怀才不遇是最致命的创伤。哪些句子可以说明自己怀才不遇?

  生: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是不能见到皇帝,离理想越远。

  师:还有写怀才不遇的,不一定得写写自己呀?

  生:写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

  师:你挑自己熟悉的说一说?(学生能够自由的说)

  师: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才的悲剧就是生不逢时,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这些文人武将大臣贤人真的是生不逢时吗?

  生:皇帝还是不错的,汉武帝、汉文帝都是一代明君。

  师:生正逢时,那为何这些人还是那么悲剧呢?

  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师:时运怎样理解?

  生:时代和命运

  生:时代和命运,不是同时出现的,一个好的的时代,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作为,

  师:这就是命,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当然,一个好的时代应该让每个年轻人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王勃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周易就是讲命和运的书籍。

  师:本文的可贵之处王勃毕竟还年轻,有朝气,流动的永不停息的热血,看到的大唐灿烂无比的太阳。年轻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这位年轻人没有一味的悲哀,而是喊出了我为自己代言的青春宣言

  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无论年龄大和小,处境顺畅还是阻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从不消失。

  师:对,要相信年轻没有失败,年轻不相信眼泪。文章用怎样形象的来说明这一点?有人这样写可以吗(出示。啊,我命运不佳;/建功立业难。/有才有德的人,就一定有机遇吗?/但我要瞅准机会,立足实际,坚持坚持再坚持。/艰难环境里,我要保持清醒,我要保持乐观。/理想虽远,但我有信心,我还要珍惜时间。)

  生:这是喊口号,原文内容丰富,有许多典故例子,让人产生一种文化感、厚重感,历史感、具体感。

  师:这就是骈文的魅力。要多读点书。没有阅读就不能很好的写作。

  生:饮贪泉但是我仍然精神清爽,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情操。在涸辙的困境中我仍然不改其乐。

  师;这里的贪泉、涸辙就是

  生:困境

  生:乐观开朗的情怀,令人钦佩。

  师;一般的人在穷困是容易失去自我,就像在成功是容易失去自我一样,忧而不改其乐,不改其志,贫贱不能移,真的很难。相当难,赞一个。

  生: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自己还是有能力。

  师:这里暗用了大鹏鸟的典故,自己就是展翅高飞的大鹏,我可以飞的更高,只要给我一次机会。

  师:我们从王勃的人生也可以说他是很不守规矩的,不走寻常路,当然天才就是不守规矩的。

  想到了历史不守规矩的一个典范。谁呀?

  生:阮籍

  生:猖狂。

  师:何谓猖狂

  生:狂放,不守礼法。

  师;历史上有名的阮籍三哭(出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师:对于这件事,王勃怎么看?支持还是反对?

  生:岂效穷途之哭,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是消极和颓废。

  师:王勃不甘沉沦,也不会沉沦。

  师:这样有起伏的洋溢的青春风暴的文章能感动人,情绪是由悲到壮的转换。相信未来,相信自己。

  当没落的穷途无情地封杀了我前进的脚步。

  当难越的关山轻蔑的耻笑他乡的失路之人。

  我还是固执的对自己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第四段的写法和第三段非常相似,一脉相承。也是有无路请缨的悲凉,转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的自信。这一段自己课外去发现。

  师:在唐代的作品中,登高而作赋,抒发悲凉的甚至悲壮的情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需求。无论从前不见古人

  生: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英雄的悲叹,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不尽长江滚滚的来

  师:仁人志士的悲壮。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点燃了内心的情怀,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师:我们还是回到文章中的关键句,

  生:兴尽悲来

  师:有哪些高兴的事?生朗读第三段的开头部分。(学生回答这是一场很华丽的盛大的宴会,歌舞,音乐,文人墨客)

  师:这次宴会的地点就是在

  生:滕王阁

  师:滕王阁在哪里?

  生:南昌。

  师:你们去过南昌吗。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对南昌的看法: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师:但在王勃的笔下,南昌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几个重要词语要落实襟带、雾星逢迎)

  师:地方好,还有

  生:人好

  师: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朗读)

  师:还有呢?

  生:宴会好。

  师:说来说去主办方好,就是领导好,地好宾客好,关键是领导好。当然这是客套话,无非吹捧阎公伟大英明。宴会的热烈、美酒的醇香、赞叹的纷繁,都不能替代清醒,不能压抑悲凉。

  师:此刻这位才子见到的秋景又是如何呢?登高,写出深秋滕王阁特有的景色,读几句?(学生朗读)

  师:中国诗文写景总是和自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纯粹的'写景是没有的。《长亭送别》写秋景,晓来谁染孀林醉,总是离人泪,眼泪和红色霜叶毫不相干,但在作者眼中,关系密不可分。

  师:中国人都知道的写景句子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古人对写景有自己的见解,“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师;能把这千古名句解释解释。(学生解释)

  师:这里的鹜是什么?

  生:野鸭

  师:有个成语叫做趋之若骛。一哄而上,有贬义色彩。

  师:这种水鸟的特点是

  生:很渺小。很不起眼。

  师:如果换做大雁,或者鸿鹄可以吗?

  生:这是作者王勃的自我写照,他不再是鸿鹄了。因为鸿鹄的志向高远。

  师:你说王勃就是一只鸭子?

  生:是平平淡淡、貌不惊人的野鸭子,丑小鸭。但绝不自卑。还是要勇敢的飞翔,尽管是只鸭子。也有飞翔的理由。

  生:落霞往往给人创伤感,很凄凉。更何况在广阔的秋季的天空中,孤鹜更加渺小,敢于和落霞齐飞,于是更加很悲壮,也很伟大。

  师:落霞,秋水,长空这些大自然的伟大者,这时都不幸成了背景,而真正的主角就是孤骛,只要你敢于飞翔,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长空和秋水。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孤骛的并举,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广阔的胸襟和气度。是旷达的人生和雄健的精神。是诗人自身形象的“映射”和一颗勇敢的心。好的诗文能穿越是空时空,用文字打败时间,让信仰点亮人生。(朗读最后部分的诗歌)

  师:年轻人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有时不得不相信命运,一座普通的楼台静静的坐落在江边,就是为了等待一位年轻的才子的降临,为了等待一篇光耀千古的奇文的诞生。滕王阁之于王勃。,就如黄鹤楼之于崔灏,赤壁之于苏东坡,岳阳楼之于范仲淹,好象是一种千古的约定,一段前世的情缘,一个永远流传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虽然生命渺小如被人忽视的沙砾,寄身在天地朝生暮死的蜉蝣。但总会有人成为永恒。成为传奇。如今,在滕王阁的栏杆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他的深邃的孤独,高贵的寂寞,还有永远的温度。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2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一样。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的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生笑)

  生1:(改口)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由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

  师:其实你还是基本读懂了文章。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原因。

  生2:生字词太多。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

  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此能更深地切入文章。比照它来寻找一个角度,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7:我抓住都督阎公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2、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学生诵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熟读成诵,把握思路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吗?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很好,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诗句有哪些呢?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唐崔 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千古美文——《滕王阁序》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出示“学习环节”

  【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初中时所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关于作者,同学们了解多少呢?(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其中,了解作者要尤其注意这句话:因事被逐,可以看到作者的仕途是多么的坎坷。

  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的宴会,本来事先安排闫公的女婿孟学士来写一片序。可是,中国人有一个好的品行——谦让。当谦让到王勃的时候,不识时务的王勃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千古美文。刚开始写的时候,引起了宾客的不满,然而当读完这篇序的时候,人们非常惊叹,宴会也极欢而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

  【浅读】

  请同学们抬头大声的独出屏幕上的字音

  一、读准字音

  1、襟( ) 三江 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 ) 宴会

  3、鹤汀( ) 水边平地

  4、凫( )渚凫: 野鸭

  5、川泽纡( ) 迂回曲折

  6、孤鹜( ) 纵横奔驰,动词

  7、迥( ) 远

  8、南溟( ) 海

  9、胜筵( ) 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 )泽 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把握准这些字音以后,我们放开声音大声的朗诵,来感受一下这篇千古美文吧!(指导学生,坐姿端正,气息充沛)

  二、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请一位同学泛读一下文章第一段。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但是几个断句要注意一下。本文是骈文,基本特点以对偶句为主,字数或四或六(所以骈文又称四六文),也有少数七字。 同学们对于骈文了解多少呢?(很好,我们知道骈文兴起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时期,语言讲究:对仗、平仄、用典、藻饰、音律等特点。

  对于断句,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 二 举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 (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 (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准确的大声朗读。(三分钟时间)

  展开全文阅读

  三、疏通文意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于文章的大意进行了疏通,有没有不理解的语句?请提出来。

  有哪位同学能帮他解答。很好,我来强调一下这个地方:注意理解句子首先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同时要把握准重点的实词与虚词,注意文言知识的前后迁移。

  下面我们来完成学案上的文言基础知识,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三分钟时间)

  1、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 通“严”, 整治。

  云销雨霁 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 古义:二十岁 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 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把握结构

  同学们对于文言基础还有没有疑问?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几本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课前也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划分段落层次。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来小组内交流一下。(一分钟)请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教师点拨: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学生黑板展示——幻灯片展示)

  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第二部分(2-3):阁楼壮丽,风景秀美→一二部分主要:写景(秋之美景)

  第三部分(4-5):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身世之感,写作缘由 →三四部分主要:抒情(人之心境)

  板书:(思路:由景到情)

  五、段落赏读

  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同学们感觉最喜欢你一部分呢?能否带着感情朗诵一下,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第2-3段:景色优美

  第4-5段:哲理性强

  作业:背诵你最喜欢的两个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赏析语言、把握情感

  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把握了文章的思路路,下面我们一起品读一下本文的语言。

  【品读】

  一、同学们你感觉文中哪些句子写的好?能否带着感情朗诵一下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这句话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加以对比;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一个“寒”字体现出球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教师点评:同学们读得很好,赏析的也很到位,关于赏析句子我们可以从:手法(修辞)、哲理性、不同的角度(远近、俯仰、颜色、视听)等层面思考。

  二、语句变奏曲:我们知道音乐中有一种变奏曲,就是用不同的声调演奏,但意义是不变的。我们将这种术语移植到我们这节课中,从文中选取一两句话(你喜欢的')通过联想、想象等艺术加工,用散文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变奏曲)(8分钟的时间)

  (布置一个作业: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品读了本文优美的语言,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进一步深度这篇文章吧!

  【深读】

  一、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分钟思考)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由此引发作者的感叹:兴尽悲来 —— 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衬人之渺小,人生的短暂) 联系《兰亭集序》《赤壁赋》,几篇文章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

  第五段: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志节不变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二、为何王勃有这种复杂的感情呢?

  教师小结:联系人生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

  一种情感:怀才不遇的失意、消沉,对时代的抨击和朝廷的愤懑;

  另一种情感: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两种复杂情感,人之常情,情感也在变化)

  三、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否举几个例子?

  四、请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对于人生中遇到的挫折你如何看待?(给同学们8分钟时间写一段文字。与高考结轨,拓展延伸)

  史铁生、周国平、巴尔扎克、汶川地震、日本海啸地震……看来同学们经常关注时事,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非常好,关注时事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也希望同学们坚持下去,坚持一生!

  教师总结:历史上滕王阁虽已不在,但它却因这篇序言而名垂千古!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3、课下继续阅读搜集有关名人面对挫折的事例,出一期以“名人的旷达人生”为题的手抄报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被选入鲁人版第四册“感受艺术之美”单元。所以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础上,品味作品的优美语言。因为文章较长,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需要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布置预习任务:知人论世读作者、骈文特点提前知、自主译文通文意、文章层次试划分

  本教学设计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浅读、品读和深读等不同的朗读活动形式,使这节课充满琅琅读书声,从而在美读中鉴赏了骈文之美。不要求学生看有关的参考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丧失了自我阅读的勇气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案设计:

  预习学案::知人论世读作者、骈文特点提前知、自主译文通文意、文章层次试划分

  课堂学案:

  1、浅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品读语言,学会鉴赏和扩展语句

  3、深度:把握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篇11-06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12-09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06-25

王勃与《滕王阁序》11-03

王勃滕王阁序06-15

《滕王阁序》教案06-22

滕王阁序赏析10-15

《滕王阁序》古诗11-02

滕王阁序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