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勃《滕王阁序》

2022-08-10 滕王阁序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王勃《滕王阁序》,欢迎大家分享。

  什么文章是“牛”文?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文章就如世间万物,林林总总,没有定质,没有定法。但好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有“气”。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

  文以气为主。

  我认为,“气”就是作者灌之于文章中生命底色。有气在,文章便是鲜活的,便是灵动的,便是激扬的,便是生生不息的。庄子的文章有清气,有飘逸之气;孟子的文章有正气,有浩然之气;司马迁的文章有侠气,有血性之气。有气的文章就能藏之深山,就能传之后世。千载之下,我们就能感知到那些作品未干的墨迹,感知到那些作者心灵的律动。

  《滕王阁序》,我之所以将它称之为“气贯千古的序文”,也是因为它有气在,即有才气,有大气,有勇气。

  (一)才气

  首先,王勃才思敏捷。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七岁,但他生前就声名远播了。今天写作文之前要打“腹稿”,其典故就来自王勃。《新唐书·王勃传》记载: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据传,《滕王阁序》就是在筵席间一挥而就的。都督阎公举办宴会,早就“内定”女婿作序以炫耀其才华。不料王勃少年气盛不知推辞,惹得主人大怒,拂衣而去。但阎公当听到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句时,转怒为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也。”

  同样是大文豪,写文章并不见得都有王勃倚马可待的速度。西晋的左思写《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可却用了十年时间,苦思冥想方成。唐朝诗人中也有“苦吟”一派,贾岛动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复推敲才收获好诗,比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来,毕竟显得太辛苦,更不够帅。

  王勃才思敏捷,是才气的第一表现。

  其次,王勃学识渊博。

  一个人再英才天纵,也需要后天学习的。《滕王阁序》中大量典故的运用,就是王勃才气的第二个表现。据统计,这篇文章是中学课文中注释字数最多的一篇,注释几倍于正文。书下已有的注释,我不再多说,说两个注释没有的典故。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记载:

  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

  又载:

  (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董仲舒是谁?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儒生,是把儒学变成为中国两千年来统治思想的奠基人。扬雄是谁?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杜甫在《赠韦左丞》诗中说自己“赋料扬雄敌”,杜甫推崇的人的水平,就不必再论证了吧。

  王勃暗用了董仲舒和扬雄的典故,含蓄而有力地赞美了孟学士。用典不等于一定有才,但用了很多典故,却没有“掉书袋”的弊病,这就是大才子了。

  “望长安于日下。”表面上看,王勃这一句像是在写一个平常的动作。其实,透过典故,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内心的深切忧思。《世说新语·夙慧》记载: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这个典故有两处要注意:一,晋元帝的处境。他是东晋皇帝,国土沦丧,他对故国有着无限的眷恋。二,明帝的回答。“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说明他虽有眷恋,但无力回天,理想难酬。

  王勃写作此文时,其处境正与典故相合。王勃才华早露,在做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怒逐出府。后来做了地方上一个参军,又因擅杀官奴被治罪,父亲也受其连累,被贬为交趾令。所以,此时王勃有着双重的疏离感:远离长安,眷恋故土;远离权力中心,却仍然眷恋着官场。可是,他虽有眷恋,却无力回天。所以,他才会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北辰”,皇帝的象征。“北辰远”,就是皇帝越来越远,离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的可能性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这个典故用得极为含蓄,但又极为贴切。

  其三,突破文体拘束。

  《滕王阁序》采用了骈文文体。骈文也称“四六文”,字数、对仗等格式上有极为严苛的限制,非常难写。很多骈文都会用“小序”来降低正文表达上的难度,即用散文问题事先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这样。

  王勃虽然是带着四六骈文的镣铐,却舞出了惊世骇俗的舞蹈。《滕王阁序》文笔纵横,挥洒自如。词藻富赡,语言浓艳,可谓辞采华茂。意气风发,英才天纵,可谓骨气奇高。不得不说,王勃才气冲天,千载之下亦无人匹敌。

  (二)大气

  首先,气势恢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一般的解读,会关注以下几点:

  视角的变化。登临滕王阁,作者视角变化极快。先目光上移,顺着绿树山峦,仰望到天空。再目光下移,如临深渊,看不清地面。

  色彩的搭配。“耸翠”,满眼的碧绿,映衬在蓝天白云之间;“流丹”,明艳的朱红,在翠绿中更加鲜艳。红绿相配,一片灿然。

  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鉴赏还缺点什么,我们来做一个对比: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这两句是出自曹植的《公宴》诗,历来备受称颂。除因红绿色差明显而颜色搭配极佳外,诗中的“冒”字还极为有神。

  但同样使用色彩,同样是写宴会的诗歌,曹植诗比王勃文缺少些气魄。王勃的这四句,气势宏伟,上天入地,大开大合,仿佛天地都在他的笔下,他的胸次。精致的作品也可以写得很好,也可以成为千古绝唱。但对我个人而言,虽然也很喜欢曹植的诗,但总觉得这两句有点小家子气,不如王勃写得雄浑阔大。

  《滕王阁序》中如此雄浑阔大的句子还有很多,再比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大家自行揣摩,这里就不再一一讲解了。

  其次,思路开阔。

  写滕王阁,王勃不仅仅是写眼前之景,更有大胆的联想与想象。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渔舟”一句,是眼前之景,而“雁阵”一句,则思接千里之外。王勃在渔舟晚唱的歌声里,他的魂魄已经漂泊到了衡阳,去嗅嗅那里的寒气,去听听那里的.雁鸣。

  王勃的思维,不仅仅是对景物有着开阔的联想。他还由眼前的宴会,联想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宴会。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西汉梁孝王有睢园,那是当时名流雅集的超级沙龙,司马相如、枚乘都曾是座上宾。

  “邺水”,也就是邺城,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文化沙龙所在地。召集人是曹丕、曹植二兄弟,三国时文化名流都在曹魏,而曹魏的名流都在邺城。

  “彭泽”,当然是指陶渊明,不用说,陶渊明也是大名士。

  “临川”,指谢灵运。名门之后,当世无双的大名士。

  如果王勃没有开阔的思维,又怎能联想到这些?如果没有这些,文章又怎能熠熠生辉?《岳阳楼记》的写作也是如此。据说范仲淹并没有到岳阳楼,而是看着一张效果图便写出了锦绣文章。

  所以说,无论是大作家的经典作品,还是同学写作文,思维的开阔是极为重要的,都应该学会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其三,意境高远。

  大气的表现,还在意境高远上。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全文最著名的一句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般的解读,会关注以下几点:

  对仗工整。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且“当句对”。一句之中,“落霞”可对“孤鹜”,另一句中“秋水”正对“长天”。当然你可以说,唐诗这样的诗句多得是,但是请注意:第一,王勃是现场完成,几乎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思考;第二,王勃是初唐诗人,律诗、绝句这种对仗工整的“近体诗”还并未完全成熟。如非要拿杜甫的律诗来与之较量,显然太失公允了。

  动感与静态并存。上句写动,霞、鹜“齐飞”。视线随景而动,把落霞写活,突出景物神韵。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侧重于内心因景而静,突出了观景之人气韵。

  色彩亦真亦幻,难以描摹。落霞,明丽灿烂中,却因孤鹜的那几个小黑点透出了阴沉。秋水似蓝非绿,与天相接,不辨哪里是天,哪里是水。我看过一些表现这两句诗的画作,均觉得不满意。不是因为作者的水平不够,而是诗句一但凝定为具体影像,便失去了变幻不定的种种可能。这正如我们常常诟病影视剧的改编不如原著精彩,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人说,这两句并非原创: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两句是南朝庾信《马射赋》中的句子,据说是王勃模拟的蓝本所在。拿出庾信的文句来,并不是批评庾信写的不好。相反,他写得很好。杜甫就非常推崇庾信,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的诗句是原创性的,给了王勃一个巨人的肩膀。当然,一比意境,二者就有高下之分了。打个比方,庾信的诗是小家碧玉,虽然也有几分姿色,但毕竟落了俗气。王勃的诗句则是大家闺秀,眉目之间有山水,谈吐之间有乾坤。

  诗人简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等。

【读王勃《滕王阁序》】相关文章:

王勃的滕王阁序10-01

滕王阁序 王勃10-28

王勃-滕王阁序08-28

王勃 《滕王阁序》08-29

《滕王阁序》 王勃08-29

《滕王阁序》王勃11-30

王勃与《滕王阁序》08-28

王勃《滕王阁序》11-21

王勃 滕王阁序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