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翻译

2024-07-11 桃花源记

  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 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1.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2.记:古代一种文体,它用来记载事物或发表议论,有时也用于说明。

  注释

  (1) 缘:沿,沿着。(2) 夹岸:两岸。(3) 数:几。

  (4) 英:花。(5)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6) 甚:非常。

  (7) 异:感到惊异。(8)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9) 舍:扔。

  (10) 初:刚刚。(11) 极:特别。(12) 才:仅仅。

  (13) 豁然:开阔的样子。(14) 开朗:开阔而明亮。(15) 舍:房屋。

  (16) 俨然:整齐的样子。(17) 属:类。(18) 阡陌:田间小路。

  阡:南北走向的叫阡。陌:东西走向的叫陌。(19) 交通:互相通达。

  (20) 悉:都。(21)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借指老年人。

  (22)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 髫:小孩下垂的短发。

  (23) 怡然:愉快的样子。(24) 要:通“邀”,邀请。(25) 咸:都,全。

  (26) 问讯:询问消息。(27) 先世:前辈,祖先。(28) 妻子:妻子儿女。

  (29) 邑人:同乡。(30)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31) 复:再。

  (32) 遂:于是,就。(33) 间隔:隔断,隔绝。(34) 乃:竟,竟然。

  (35) 无论:不要说。(36) 具言:陈说,叙说。(37) 叹惋:叹息,惋惜。

  (38) 余:其他的。(39) 延:邀请。(40) 语:告诉。

  (41) 足:值得。(42) 为:向。(43) 既:已经。

  (44) 得:找到。(45) 扶:沿,沿着。(46) 向:原先。

  (47) 志:标记。这里指做标记。(48) 及:到。(49) 诣:到……处所。

  (50) 如此:指发现桃花源的事。(51) 即:马上。(52) 志:标记。

  (53) 高尚:高洁。(54) 欣然:兴致勃勃的样子。(55) 规往:打算前往。

  规:计划,打算。(56)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57) 寻:不久。(58)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 路 。津:渡口。

  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夹(jiā)岸 缤纷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黄发垂髫(tiáo) 怡(yí)然 邑(yì)人 遂(suì) 叹惋(wǎn) 诣(yì) 遣(qiǎn) 刘子骥(jì) 问津(jīn)

  2.词类活用

  ① 林尽水源。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②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 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④ 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⑤ 不复出焉。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⑥ 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⑦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3.一义多词

  ① 缘溪行。便扶向路。缘、扶: 沿着。

  ②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要、延: 邀请。

  ③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出酒食。悉、咸、皆: 都。

  ④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人语云。道、云:说。

  4.古今异义词

  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

  交通互相通达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

  无论不要说用作连词,不译鲜美鲜艳美丽食物的味道好

  问讯询问消息询问,问候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隔断,隔绝指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足不值得不够

  开朗开阔而明亮思想、性格、心胸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如此像这样这样

  既已经关系连词,既然俨然整齐的样子形容很像

  扶沿着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缘沿着缘故,缘分

  寻不久寻找延邀请延伸,延长

  5.本文出现的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不足为外人道。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6.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舍便舍船(动词,扔)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之忘路之远近(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7.特殊句式

  ①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② 省略句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c.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d. 问所从来:问(之/渔人)所从来。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桃花源记》 翻译】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 翻译03-24

桃花源记翻译12-31

桃花源记翻译03-24

《桃花源记》翻译06-18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12-20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05-04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08-29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01-18

《桃花源记》翻译练习03-04

桃花源记译文翻译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