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微课堂

2020-08-30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以短短320字,记叙了一个渔人的奇特经历,描绘出一幅美好的世外仙境,其语言之简练,记叙描写之畅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教学目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落实句子翻译。

  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落实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给人怎样的联想?

  2、“世外桃源”何以称为“世外”?她究竟在何处?围绕她又有怎样的传奇?

  二、 朗读感知,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正音。朗读要求:正确通顺

  2、自由朗读,个别评价;朗读要求:体现意境

  3、圈划理解有困难的字词,提问汇总,合作解答

  4、提问理解有疑问的语句,合作探讨;落实全文翻译。

  三、 寄意深远的桃花源

  1、你认同“不足为外人道”的说法吗?桃花源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向外人称道的?

  自然景物、社会生活、风俗人情

  2、桃花源中人强调“不足为外人道”,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意味,流露出哪些信息?

  自谦、担忧、珍惜

  3、平淡日常的农耕生活为什么被桃花源中人如此珍视?(桃花源作为一面镜子,反照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

  补充晋朝时代背景介绍

  4、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寄托了他怎样的精神追求?

  补充陶渊明的人物生平介绍

  四、 永驻心间的桃花源

  1、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虚构的?作者在行文中侧重于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面还是侧重于体现其虚幻性的一面?

  (两方面语句的品析、探讨)

  2、作者对桃花源亦真亦幻的'处理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增强其传奇色彩,更令人难忘,更引人遐想。

  看似虚幻,又似乎确是存在,近在眼前,仿佛可以实现

  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

  3、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的桃花源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怎样的特点?

  4、如果确有一个机会,你是否会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

  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

  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微课堂】相关文章:

《乡愁》微课堂教案11-25

桃花源记改写,改写桃花源记作文08-11

《桃花源记》改写01-13

改写《桃花源记》12-23

桃花源记反思10-07

桃花源记后传08-16

桃花源记作文,桃花源记续写作文09-28

桃花源记叙文01-07

桃花源记作文【推荐】12-22

桃花源记作文【荐】12-22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教材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