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作者的寓意之作,因而能否表达寓意,就成了材料取舍的关键。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桃花源记考点归纳,更多内容请访问(www.ruiwen.com/wenxue)。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欲穷其林(尽,穷尽)
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9.四个“然”字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平坦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作者历史评价
东晋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隋唐
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唐朝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视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谁话祝鸡翁?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两宋时期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 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 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至今
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考点归纳】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考点归纳06-17
《桃花源记》主要考点06-19
文言文陋室铭考点归纳06-26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及考点归纳02-18
《桃花源记》教例归纳与辨析07-02
中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点归纳04-20
有关秋雨的段落归纳07-06
经典求爱语句归纳05-16
桃花源记10-19
离骚知识点归纳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