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2024-10-23 唐诗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

  《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古人的内心,无论男女,尤其是诗人,其实都是很细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也是这种生命状态吗?

  不过在此也不得不说,依我愚见,古诗中题材过少,以爱情,亲情,思乡,边塞,被贬官之后的所见所感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没那么充实啊。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2

  这本书我和老公一起读的,但方法截然不同。我花了五六个小时逐页逐字认真研读,把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花了两小时做读书卡片。老公歪在沙发上,书页翻得哗哗响,两个小时从头看到尾。我和他交流读书感受:“你觉得蒋勋写得咋样啊?”他傲娇地一扬头:“我只是用这本书复习了一下以前读过的唐诗,回味了一下诗句,至于蒋勋写的啥,我不关注。”

  看他那拽拽的样子,我心里很怒,很想照他鼻梁捶上几下,打掉他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与自负,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这个读书方法更有效率。因为几天过后,如果不回头翻书和卡片,我也不太记得蒋勋说了啥,只记得那些重温的诗句了。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高官,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文学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蒋勋充分解读了唐诗的丰富。1唐诗的开阔。“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空间的跨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上的跨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诗的浪漫与洒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儿女情长;“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3唐诗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4唐诗的深情。杜甫对李白的友情,“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乡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生命的眷恋。

  唐诗是美的。“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转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是月光。当你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可以给他写上这句诗,表达你对他的牵挂。让我们偶尔远离及时通讯工具,留一点距离,留一点空间,留一点时间给唐诗,去感受那个迷人的世界。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4

  蒋勋大师是一位在美术上颇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想必于此,蒋大师才会将这位有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称号的王维在他的《蒋勋说唐诗》中作为第三章节来讲,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这一成就其实是从他的中年才开始的,时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维也难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乱是他少年梦想的一个幻灭,同时也是他另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开端。少年王维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画作、通诗赋,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样,胸怀大致、傲视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把他的个人壮志显现的淋漓尽致:好一个“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好一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诗同时也是唐诗贵游文学和侠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王维人到中年时,隐居蓝田辋川,当时的他也许只想远离朝政、远离喧嚣、隐居山林、静心修行,没想有才之人却开辟了唐诗新派,并一举成为唐朝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初看这一时期的力作,王维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对自然山水进行了白描,但经过蒋大师的解读,让我们发现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领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对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写,后一句写出了王维觉得生命里面有种无奈,对生命有种哀伤,这种体验正是他经历过开元盛世,看过繁华之后的'一种内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绽放那红色的花萼,花开花落,本该是一种自然的常态,蒋大师的解读中,王维又向我们道出了一种人生的状态:我们能不能找回自己对自己发红萼的时刻,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是不是一样可以花开花落?又如《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描写的依旧是简单的秋雨、急流、白鹭之景,但蒋先生却让我从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诗人对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态的认识,诗人在客观讲风景,却又深邃地带出了一种生命的状态。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诗是典型的贵游文学的传统,诗作中“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写尽了唐初奢侈的贵族生活,印证了唐初的贵游文学继承了南朝王谢子弟传统,有一种奢侈、豪华的风尚。诗末一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又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塞诗也是王维诗的一大板块,如我们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此不一一赘述。

  王维的诗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质,看出生命的本质。王维是一位诗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禅、省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5

  在这本书中蒋勋老师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解说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老师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单。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蒋勋老师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是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6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暑假中,我也常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打开房门与外界接触。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爸妈强烈的不满,但是,我却依然我行我素。当我把自己拘囿于仅有的几平方米的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扰,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 相关推荐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解析蒋勋说唐诗09-27

晚唐的华音-蒋勋说唐诗之李商隐08-03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精选5篇)05-25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10-20

评价《蒋勋细说红楼梦》10-13

蒋捷诗词鉴赏08-16

幼儿唐诗10-27

唐诗春晓03-15

《全唐诗》09-30

儿童唐诗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