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裘马轻狂,踏歌而行”的年代;
那是一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旅途。
回望千年前的缤纷盛唐,两千多位诗人恰似群星闪烁,璀璨着中国文学的熠熠星空。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其中一处星光特别灿烂,因为450位诗人先后涌向那一个地方,或寻仙、或修道、或归隐、或壮游、或宦游、或神游。
他们既有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载酒扬帆,或着屐向山,无不临水赋诗,登顶高歌,赞咏着这里的瑰丽风光,流传下千古不朽的诗篇。那一行行飘逸的脚印,一串串爽朗的笑声;那一声声清朗的高歌,一句句隽永的低吟,最后蝶化成1500多首瑰丽的诗文,铺排成一条云蒸霞蔚的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渡口进入浙东。他们驾一叶扁舟,唱一路欸乃,沿萧绍运河一路向东,南首是巍巍会稽,北边是滔滔东海,中间是汤汤镜湖,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直达波浪滚滚的剡川,然后沿江而上一路向南。这时消退了浩渺烟波如云白帆,消隐了牧童短笛浪里飞歌,排沓来迎的是两岸青山,笑语欢歌的是碧波清流;绿树掩映着竹篱茅舍,阡陌相望着行人黄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白帆归舟、村野牧歌,使人仿佛进入了桃花源。 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诗人钟情浙江,特别是浙东?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三座名山逶迤其间,居中一条剡溪是三山的自然分野,汇入剡溪的无数清流,一路泠泠作响,出自万壑千山。“会稽佳山水,名士多居之”(《晋书?王羲之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又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水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王羲之也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非常之景栖非常之人,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的文人雅会,如东晋十八高僧和十八高士曾在剡中聚会,王羲之等41人曾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
镜湖、剡溪、天姥等秀山丽水,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们多情的目光,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里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云门寺、大佛寺、国清寺等名寺古刹,这里有百官朝舜、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等美丽故事,这里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史迹遗存,这里有王羲之的兰亭雅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名人轶事。还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刘晨、阮肇天台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趣事雅闻,还有谢灵运“伐木开径”、著屐登山的壮思逸兴。这里既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大量名士,也有像戴逵这祥的绘画雕塑大师,更有以白道猷为代表的佛徒高僧。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多少诗人就是为了追寻先贤。李白说:“入剡寻王许”(许,即许玄度),刘长卿说:“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唐诗之中有多少诗篇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这类寄托?所以有人说,唐诗之路的'源头在魏晋,这里不只是一条诗路,更是中国佛教、道教、儒教的糅合之路,也是书、画、诗的整合之路。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播,就没有后来的“唐诗之路”;没有东晋名士的风流和对山水的歌咏,唐诗的兴盛也许将推迟。
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这是一条诗意之旅,精神之旅,李白早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向往,杜甫发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感叹,白居易更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从初唐的骆宾王、李峤、王勃一直到晚唐的杜牧、贾岛、姚合、罗隐等等,这些诗人,有的如李白和李绅,三次在这条路上流连忘返;有的如顾况和许浑,两度在这条路上徘徊徜徉;有的如孟浩然和杜甫,在这里前后逗留达四年之久。唐朝诗人的大家和名家,几乎没有一位不寻访和歌咏过这条诗路。
经济繁荣为唐诗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全国统一为唐诗繁荣奠定了现实基础,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钻研,统治者的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唐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得到了“活水源泉”。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诗人以诗的灯火照亮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地理山川,政经风貌,阡陌田园,以及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条条上下求索的道路。沒有人怀疑里面存在着一定的界限,或者它诞生于某个地段区域,或者它只限于历史,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让我們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五千年文明脊骨里所透逸出的強大的民族气息。
至于“唐诗之路”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留下的著名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代圣贤心”,以及他讲学的地方亲手种植的“朱梅”里,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从旅行家徐霞客、文学家张岱、袁枚乃至近代的俞曲园、弘一法师等人作品或书法里,找到深浅不一的痕迹。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并没有插着“路牌”,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历史遗迹的路标,才能把这条道路延伸下去。
【唐诗之路学术文章】相关文章:
唐诗之路游作文800字01-11
唐诗中的乡愁文章10-29
浙东唐诗之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答案09-01
白居易的仕途之路03-02
丝绸之路原文12-15
内经的学术价值01-12
灵隐寺唐诗12-14
《月夜》唐诗12-07
唐诗:野望12-07
《风雨》唐诗11-16